p; 在得阅月录的几天之后,其中一位阁下对话于塞勒,“得传这份秘录,我才知好些我一直摒弃的东西,却原来正是‘本心’!”
“本心都丢弃了。我还能走多远?”
“难怪我一直冥冥中感觉到,前方的道路越来越窄,修行层次的继续也越来越困难。”
“我一直以为是我天资所限,天资让我只能走到这里。却不知道,是我根本上的道路走错了!如果没有这份月录,我此生必是固步于此了!”
“此番,道路大开,某有信心,更往上行。”
“老友,我这次承你的情可是大了。方天阁下那里,我也当亲自登门拜见!”
说这话的,是一位高法,老牌的高位法师,出身南疆,与帝国不下一百位的重量级家族,有所关联。
一位高法,称呼一位还是中法的人“阁下”,这倒没有什么,法师之间,只要认可,不太大的阶次差距,并不会成为这种带着尊重性称呼的障碍。
但是“拜见”,这个话就说得着实很重了。
其实哪怕是“拜谢”都无所谓,“拜谢”重在“谢”,而前面的“拜”,不过是客套性说法罢了,是止于口头上的,实质其实就是一个“谢”。
但是现在,这位高法说了“拜见”。
什么情况下用到这样的一个词呢?
一个学生或弟子,见老师,谓之拜见;一个修者,见崇仰敬伏已久的前辈,谓之拜见。
除此之外,在这个世界,一位修者哪怕是面见父母,也最多只能说是“敬见”。
敬而不拜。
敬,只是缘于情,拜,却是缘于心。
心悦诚服。
愿以对方的道路为参照。
其实,这个世界,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就是信徒之于神了,信徒对神,就是“愿以对方的道路为归依”。
对于老友的这番话,塞勒微有诧异,但其实也并无太多惊奇,只是道:“对于我的那位小友,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只是,我那小友晋升的速度虽闻所未闻,但当下,也到底还只是中位法师啊。”
塞勒这话,略有含糊。
但含糊的话听在明白人耳中,自然也便是再明白不过,那位高法阁下听得这话之后,也只是淡淡说道:“在方天阁下前进的道路上,不应该被任何风吹草动所惊扰,老友,这应该是我们的共识?”
塞勒没有言语,只是微笑。
这只是其中一位阁下。
还有一位阁下,见得月录,数日之后,对塞勒道:“百十年来,某从未闻过一滴酒之味道。此番见得‘养身论’,某却突然生起饮酒品酒之兴了。”
“老友,你说我前往炎黄城,与方天阁下商量一番,拉着他与我共谋,挖一酒窖怎么样?我定当让这酒,卖遍它整个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