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征道:“陛下,战争是国之大事,不如先派人去突厥训斥一下,如果颉利可汗肯入朝谢罪,我看这事就先放一放。”
李世民道:“众卿,还有何事启奏?”李百药出列道:“陛下,为六朝修史之事,不能再拖了。”魏征道:“陛下,修史乃是国之大事。史书要传至子孙后代,百年千年,不得不慎重啊!”李世民道:“这个朕当然知道。现在有晋史、魏史、周史、齐史、宋史、梁史、陈史、隋史,需要修撰。”
李百药道:“陛下,北齐史就由我来修纂吧,我父亲去世前已经写好了一些珍贵的手稿。”李世民道:“北齐史你既然在修撰,那就接着修吧!私家修史,也是一种传统,只要质量上乘,便允许流传。但私人修史还是太慢,有诸多不完备之处。朕决定组建修史馆,专职修史。众爱卿觉得此事可行吗?”
房玄龄道:“修史乃是国之大事,应集结海内有识之士,共同完成此事,是应建立修史馆。”李世民见众大臣同意,也是松了一口气,便开口道:“朝廷修史之事,前朝并不曾做过。参与修史之人,要心平气和,不隐恶不虚美,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办好此事。朕会组织天下名人志士,共同完成这件千秋大业。”
魏征道:“陛下,为了追求史实的真实性。我建议修史之人,前去请教一些长寿老人,让他们回忆当年之事,以此验证史料的可靠性。”
李世民道:“时过境迁,如今史料所记当年之事,未必准确。询访老人诉说当年之事,可以纠正史料中伪饰错漏之处,此事甚好。你们可以四处寻访高寿老人,收集民间史料,以备修史时查验。”
魏征道:“陛下圣明,自古设有寻访民间之官,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疾苦,又能对史实查漏补缺,当年司马子长写《太史公书》,走访民间,游历十多年。使其所写之事,更加真实完备。”
李世民道:“修史之人准许外出,到民间采风,尽量收集一些当年真实发生之事。我们既要给好人留名,也要给坏人留影。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引以为戒,不敢为非作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