觑,如今之势,诸位可有应付之法?"赵军地战力又岂是曹操口中的"不可小觑"这四个字可以形容的!
两家兵马的战力相差如此之悬殊,赵信今日还仅仅只动用了四万兵马而已,要是他挥全军来攻的话,其后果众人连想都不敢想!
有昔日阳平关之胜,曹操本以为凭着险关要地或可与赵军相持的,哪知今日却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冒出这么厉害的一支赵军来,一下子将曹操的所有部署都给打乱了,教他立时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面对眼前的局势!
见众谋士一声不吭,曹操急道:"事急矣,诸位先生俱乃才智之士,难道都无以教孤乎?"
话说下许久,孔明才道:"敌军势大,我军力弱,唯今之计,只有以奇计破之,不可力敌."
曹操仿佛溺水的人一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孔明这根稻草不放,忙出言道:"先生才智冠绝群伦,必有妙策教孤!"
孔明稍作沉吟,郑而重之道:"两军交战,以粮草为先,如今赵信其人,深知兵法,兼其手下郭嘉、徐庶等人亦颇通兵法,劫粮之举势必不成.若劫不得粮,依如今两军实力之差距。唯有弃了剑阁,与曹仁将军合兵一处,同保梓潼,若事再不济,只能退守涪城,甚至成都!"说到这里,看曹操的面色已变得十分难看。便停住不说.
曹操原本指望孔明真能想出什么奇思妙法来,哪知道他说了这么多。是废话连篇,等于什么也没说,脸色自然就不好看了,摆手道:"先生不必再说了!"
"王上且容我说完,"孔明非但不听,反而接着道:"王上每于退兵之际,可设法将赵军引入城来。预先在城中安排妥当,然后纵火烧之.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赵信虽然多智,亦不能时时防备,或有成功地机会也未可知!即便不能,将城池烧成一片白地,亦能稍阻赵军."在劫粮不成的前提下。这成了眼前唯一的办法.
"王上,此策恐不可行,赵信行军用兵极为小心,就算我军退走,他也决不会举全军入城的,几次三番之后。必将打草惊蛇,还如何能行火攻之计."沮授出言道,他跟了赵信一段时间,论到对赵信的了解,这里的人谁都没有他深,在此事上他自然最有发言权.
"不然,赵信虽然多智,亦不过是一凡夫俗子,若要教此火攻之计得逞,需得王上狠下心来。又得冒些风险才成!"
曹操听说。知孔明必有道理,忙问其故.
孔明遂道:"赵信深通兵法。只有出其不意,才不至使他起疑.赵信麾下有如此雄兵,我料他必定认为破我军必矣,明后两日内,赵信必定还会举兵来攻,到时,王上可令三军将士死命抵挡,到危急关头,王上也不要去动用后备梯队,就势让赵军取了城池,则赵信等人势必不会起疑,到时其必会挥大军趁势入城,火攻之计或许可行."此计说不定还真能奏效,不过,如此一来,守军必然大半会丧于赵军之手,而且曹操也需在最危急关头带人出逃方成,不能排除被赵军趁势追上的可能,这其中地关节,每一步都得计算得十分精细,稍有差错,便会弄假成真,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此策不过是孔明昔日在新野所用计策地翻版而已,不同的是,此次孔明打算让曹操付出大代价来,让赵军在那样的情势下不得不坠入他的算中.
沮授复又质疑道:"就算火攻之计能行,倘到时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又将如何?"
孔明笑道:"亮观天象,算定三日内不会有雨,若赵军于三日内来攻,此计当是可行."
到了这种关头,在曹操看来,不冒险肯定是坐以待毙,还不如行险一击,总比坐等赵军攻破关隘的好.
议定之后,曹操连夜便着人挑选了三千精锐,让他们拖去戎装,或使他们伪装成百姓,或使他们隐匿关内隐秘处,又使人于各处准备了各种引火之物,复又秘密使曹休、曹纯、严颜三将领五千兵马屯于关后,以备大用.考虑到兵马的不足,怕到时不能成事,便星夜遣人往梓潼曹仁处取万五兵马来接应.彼时张辽正引兵屯于梓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