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了!依目下的情势,赵军绝对有这个实力.这才是最让人应付的.
曹操、刘备二人分宾主对坐,两人一干手下分坐两旁.意识到赵军有可能会双管齐下之后,议题就围绕此点展开.对刘备这边来说,自然樊城和此间都不可失去,对曹操等人来说,大可以放弃此间,放弃新野,去守樊城,一时间,两边还真难以达成共识.
曹操这边提出地放弃此间营寨,全军去守樊城的想法固然是出于自身的立场,但也未尝没有道理.依如今双方的实力对比,想要兼守两地,最后只怕会落得个两手空空,倒不如固守一地来的实在.新野又不是曹操的城池,他们当然说放弃就放弃了,要刘备等人做到这一点却不容易.新野于樊城对荆州来说,比樊城来的更重要,一旦新野落入赵军之手,襄阳将直面赵军的威胁,赵军若屯于新野,便可朝发夕至,直逼襄阳.放弃新野,等于是放弃了襄阳北面的门户,这教刘备等人如何能够接受!要是放弃新野的话,势必要退守襄阳,对刘备等人来说,那么樊城救与不救根本就是一回事,救还不如不救呢!
其实赵军这几日要是全力去攻两家营寨地话,只怕今日曹刘两家已不能守在此间了,但既然赵军没有趁机来攻,要刘备等主动放弃此间。放弃新野却不是件容易地事.这就如幻出地五彩泡沫一般,虽然明知其不中用,却为眼前所见所迷,不忍弃之.
双方自交锋以来,两家屡屡受挫,尤其是刘备这边,对敌方地诡计和算无遗漏的缜密心计可是领教的够了.就算全军去援樊城。也未必无忧,若敌方料到这一点的话。不可能不会对此有所准备,大军一旦出动,赵军极有可能会趁机从后掩杀过来,此事要是周密设计的话,未必不能应付,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大概是在赵信手中吃地亏多了,这么一个分兵取樊城的举动。却令曹操、孔明一班足智多谋之人猜疑不止,难以商讨出个令人满意地应对之策来.能让曹操、孔明等人如此费心费力,赵信也算够有面子的了.
商议来,商议去,探马的详细探报没传回来之前,却是难以做出决定.对上赵信,谁也不敢仅凭猜测便定下应对之策.只让兵马整装待发,准备随时出动.
稍后。派出的探马回报,渡过河去的这支赵军足有三万之数,由赵信麾下徐晃领军,正飞速赶往樊城.依此看来,赵军取樊城是千真万确的了.
刘备等死活也不肯放弃营寨,放弃新野。曹操等人拿此也没有办法.
两家连忙安排出兵事宜,刘备这边遣关羽并廖立引兵五千往救樊城,曹操则遣夏侯敦领兵一万往助,彭羕、泠苞助之.两拨兵马互为接应,从新野之后急赶往樊城.这一路过去,算来不会有伏兵之虞,樊城那边原本由周仓、廖化、简雍三人领万余兵马守之,加上前往增援的万五兵马,守住城池应该没有问题.再多地兵马这边也派不出.
孔明等人没有料错,兵马才刚上路。赵信便尽提大军来攻.曹刘两家联军自上次惨败之后。是抱定一心坚守了,此时更不用说了.
赵军兵临寨下。对于右寨的曹营,赵信只遣一支兵马在其寨前虚张声势,将其牢牢牵制住,尽发兵马去攻刘备营寨.
眼见赵军如汹涌澎湃的波涛一般往寨下冲来,孔明尽发营中弓箭手上寨御敌.在刘军的箭程内,一个个赵兵倒在血泊之中,却有更多的赵兵奋勇的往前冲去.刘军的利箭虽像一道道催命符般在寨前飞舞,一干赵兵却视如未见一般,一往无前的冲在箭雨中.面对迎面而来地利箭,或以盾牌挡之,或用兵器格之,或闪身避之,毫无半分惧意.
一侧的赵军弓箭手也不是吃素的,纷纷还以颜色,刘兵虽有栅栏防护,中箭者亦不在少数.随着大军往敌寨逼近,一队队弓箭手也往前缓缓的移动.而赵军攻城拔营的利器投石车也在朝寨下移去.
随着赵军投石车的逼近,寨上地投石车立即改变方向,转往攻击赵军的投石车.投石车这种庞然大物也只有投石车能制之.以孔明在机关阵法上的造诣,刘军的投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