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来有这个迹象.赵信已经没有耐心再听之任之了所以才跟郭嘉提起此事收服或者怎么办大有主动解决此事的意向.
良久郭嘉才出言道:"主公打算怎么办?"
"奉孝以为补之有没有彻底真心归顺于我的可能?"虽然赵信认为这个可能微乎其微但还是想听听郭嘉的想法免得先入为主错失一位大才.
这段时日和龙充接触下来给郭嘉的感觉就是龙充决不是那种三心二意轻易动摇的人他认定之事只怕极难挽回.面对赵信的问话心底叹息一声微微的摇头道:"主公这个可能只怕不大."
"原来奉孝也是这么看的!"赵信大有同感.对于这种事赵信可是颇有经验的既然郭嘉跟他的看法一致那么怎么处置龙充也就只有有限几种可行的方法了.一是将他软禁起来二是将其喀嚓掉三是驱逐他四是利用他反过来对付他身后的势力不过这一点看来很难要想在龙充这么聪明的人跟前弄鬼决不容易况且他一直以来都跟身后的势力没有联系过这反间之计是不大可行的.
"奉孝说说该怎么处置此人!"
虽然心底并不情愿但即使他郭嘉不说赵信还是会照样着手对付龙充的.张口说出来的几种办法跟赵信所想的相差无几.
对于赵信来说将龙充一刀杀掉未免太过可惜就这么便宜的将他驱逐了那也太便宜他和他身后的势力了软禁起来是下下之策.虽说现在看来没有收服的可能只因他的想法无从改变但换一个角度看也未必没有可能他这里是改变不了什么了但他身后的势力那边却还是有变数的.只要生出一两件事来冷了龙充的心到时再趁机笼络的话也是有可能归顺于他赵信的.关键在于怎么挑拨他们之间的君臣关系了.而且也不知道龙充的目的所在看他这些日子的作为根本找不出一点蛛丝马迹来.他这样的人行事必然有他的用意只怕他所图非小这点也是赵信极想知道的.照理说有他这样的人才在赵信身边对赵信的影响就不可估量了只要在一些大事上改变甚至左右赵信的想法就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他之所以来投赵信恐怕也正是为了这点.
但龙充毕竟在赵信身边待的时日不久份量还没那么重.可在一些大事上他的意见也不能忽视就比如成立海军远征倭国一事他就决不会反对.只要对他身后的势力有利的事他自然都会极力去推动.
目前看来还是先维持现状为好说不定日后还能"用的上"他!
过了荀彧、郭嘉、龙充等人联名上表请赵信称王.对这事荀彧、郭嘉等人早就筹谋已久.赵信平定袁氏得河北三州以来声势大振霸绝天下.历数天下诸侯无人能出其右.自献帝驾崩之后汉室倾颓名存实亡各方诸侯各自为政这四百年的汉家天下已非刘姓所有.先后又有李傕、袁绍、马腾、公孙瓒等纷纷称王依赵信的实力早就可以称王称帝了.之所以等到今日只不过因为汉家的旗号还有点利用的价值.在赵信又有"广积粮缓称王"之句所以事情才会拖到现在.如今的情势正可践王位以壮声势.
赵信根本没有什么忠君的观念如今称王已是水到渠成之事也就不再推脱.只依据古制在群臣上表的时候辞让了三番遂践王位建号齐王.赵信的"老家"在青州所以群臣才会琢磨出这个王号来.赵信对自己的王号根本就不怎么在乎在他看来只要顺耳意思大概不差就行.取一个"齐"字还是让赵信挺满意的.
形势容许赵信也答应对称王之事上下都极为热心.在众人的推动之下办了一场极为宏大的庆典.冕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用天子车服銮仪出警入跸可谓威风已极.
群臣上表请盖王宫赵信以此时各事繁忙盖一座王宫所需人力物力又太大不宜大兴土木.便将大将军府改建成王府.只将各处改的符合王府仪制又快又不会耗费太多人力物力.赵信又令分成两半改造免得改造之时需另觅他处居住.
称王之日立蔡琰为正妃貂婵、甄宓、糜环三女为侧妃.赵信正副盛年所以并未立储.况且赵信到现在还只有一子而且才刚出生没多久.
大赏群臣像荀彧、郭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