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厂街到了,请带好物品从后门下车,下车请注意安全……”
公交车到站的播报声响起。
方诚背起挎包,走下车。
抬头望了眼四周路灯稀少,垃圾成堆的环境。
随即迈步穿过马路,走进一条更加狭窄阴暗的巷道。
两边房子破旧,电线凌乱,相互挨得非常紧凑。
随处可见私改屋棚,以及售卖各种假货、违禁品的小广告。
这条街叫做旧厂街,周围楼房大多于战后初期重建。
长达五十年的和平,令整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蓬勃向上。
大量人口不断涌入东都这座政治、经济中心城市,造成住房资源极度紧张。
江北这片老城区也因房屋设施陈旧,租金相对低廉,成为许多外地民工、低收入群体聚居的理想之地。
方诚脚步停在一栋红砖砌成的筒子楼前。
抬眼望去。
楼下过道处,已经停满下班回来的自行车与电瓶车,几乎将路堵塞。
共九层的窗户明暗相间,不时还有小孩哭泣声,主妇用锅铲炒菜的霍霍声传来。
方诚沿着缺失灯泡的楼梯,一步步往上走。
直至来到顶楼,发现过道上放着几个铁盆。
盆里火星点点,还有尚未燃尽的纸灰,冒着黑烟。
这里大部分人家都会安装防盗的铁栅门。
就是那种老式的推拉折叠门,上下几根铁枝连接。
夏日时若是住户在家,通常会把里面的门打开,然后关上铁栅,方便通风透气。
冬天却很少有人这么做。
到了晚上,两边封闭的楼道缺少光线照入,总是显得阴森森。
方诚疑惑扫视了眼,从口袋掏出钥匙,走向自家门前。
忽然,旁边唯一透露出灯光的人家,响起铁栅拉开的哗啦声。
一个体态丰腴的中年妇女探出头来,招手唤了声:
“阿诚,等一下。”
貌似等待许久,随即又扭头朝屋里喊道:
“秀妹,快把桌上备好的纸钱、纸衣拿来!”
“噢。”
随着清脆的应答声,跑出来一个戴着发箍的文静女孩。
她将东西交给妇人,抬眸瞥了眼方诚,旋即又低着头,缩回屋里。
“你妈也真是,忙得都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
妇人把一大叠精心扎好的纸衣、元宝塞给方诚。
接着关切叮嘱:
“回去就把东西烧了,再给你爸上柱香,对了,家里香烛还有吗”
“有的,谢谢何阿姨。”
方诚用双手捧过,脸庞露出感激的笑容。
想起来,今天应该是祭祀先人的“寒衣节”。
现在城市生活节奏快,年轻一辈已经很少过这种传统节日。
两人寒暄几句,便作罢。
方诚拿着纸扎,打开贴有广告的铁门。
啪嗒,玄关处的白炽灯打亮。
一个充满时代气息的普通人家随即映入眼帘。
家不大。客厅、餐厅、厨房连通一起,不超过三十平米。
老旧的桌椅、地板已然掉漆,依旧被擦洗得干净锃亮。
其它各种家具摆设也是井然有序,看得出不久前有人整理打扫了一遍。
方诚知道是母亲回来过。
外公患胃癌,从乡下来东都住院化疗。
她工作之余,和舅舅一起陪护照顾。
整日忙得焦头烂额,最近这段时间难得能回家睡个安稳觉。
方诚沉默换鞋,步入屋内。
踩着嘎吱微响的地板,走到放电视机的柜子前。
那里摆着一副相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