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快,众人收拾好东西便带着母子俩回到了95号四合院。按照之前的商量,孩子取名为“何晓”。
院子里的邻居们得知消息后,纷纷赶来探望。三大爷不再像往常那般吝啬,特意拿了几个鸡蛋;其他人也各自拿出心意,有送白糖的,有带其他小物件的——尽管大家日子不富裕,却都尽已所能表达祝福。唯独贾家一毛不拔,也没人来探望。
易中海夫妇也来了,一大妈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羡慕,只坐了一会儿何雨柱便因孩子需要休息让他们离开。何雨柱则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糖果,一包一包分给前来送礼、看望孩子的邻居们,连声道谢。
何家院子里的笑声顺着风飘进贾家,贾张氏正坐在门槛上纳鞋底,听见那热闹劲儿,手里的针猛地戳在指头上,她甩着手指咬牙骂道:“嘚瑟什么!不就是生了个小子吗?有点钱就瞎晃悠,生怕全院人不知道似的!”她抬头瞪着何家方向,又拔高了嗓门,“等我家东旭媳妇再生个大孙子,我办得比他还风光,让他知道啥叫真体面!”
秦淮茹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下意识抚了抚自已微微隆起的肚子——她也怀了第二个孩子,可听着婆婆的话,再看看家里空荡荡的粮缸、补丁摞补丁的被褥,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贾家本就靠着贾东旭的工伤补助过活,如今添一张嘴,往后的日子该怎么熬?她偷偷瞅了眼屋里,心里满是愁绪。
贾东旭正大大咧咧地躺在炕上抽烟,对媳妇的愁容、母亲的火气全然不在意,只含糊地问:“妈,要不咱也去何家道声喜?街坊邻居的,不去是不是不太好?”
“去什么去!”贾张氏把手里的针线筐往地上一摔,“他们懂不懂规矩?生了孩子不知道先上咱家来报个信、送点糖糕,反倒让咱们主动上门?这不是给他们脸了吗!咱贾家可不吃这亏!”贾东旭知道母亲的脾气,向来是说一不二,只好把剩下的话咽回去,掐了烟卷,翻身继续睡了。
另一边,娄父娄母正帮着收拾屋子。娄母拉着娄晓娥的手,心疼地说:“晓娥,妈在这儿陪你坐月子,给你炖鸡汤、煮小米粥,保证把你和孩子都照顾得好好的。”娄父站在一旁,虽舍不得女儿,却也知道家里还有事要处理,只能不舍地说:“那我先回去,明天一早就过来。”
接下来的一个月,娄父每天都是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拎着给女儿补身体的营养品往四合院赶,帮着照看孩子、搭把手做家务,直到晚上吃过饭,才恋恋不舍地回去。哪怕每天奔波,他脸上也总挂着笑——外孙的哭声、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