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程序员不会转型,所以当时确实有一批人被淘汰。
? 机器学习、大模型编程:表面上还是「前向传导」这类矩阵乘法(线性代数),但真正的革命点是:
? 引入激活函数(非线性) → 打破线性不可分的问题,使神经网络可以拟合复杂关系。
? 引入偏置项 → 模型具备“平移”能力,不再死板。
? 于是,一个神经网络的每一层不再只是简单的函数调用,而是能逼近任意复杂函数。这是质变。
所以,大模型编程与传统程序员写的“死逻辑”程序不同:它不是精确的 if-else 流程,而是“学习”出来的映射关系。
?
2. 为什么老程序员会失业?
这里可以分几个层面来看:
(1)技术范式变迁带来的知识断层
? 老程序员习惯于 逻辑清晰的规则编写(流程图、函数调用、数据库操作)。
? 大模型是 数据驱动 + 概率推理,逻辑不是人写的,而是模型“学”的。
? 所以老程序员的经验(如何写高效算法、如何减少内存开销)变得不那么重要,转而需要 数学+统计+GPU编程 能力。
(2)学习成本与机会成本
? 面对新的 AI 编程,必须补齐:
?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信息论)
? 机器学习理论(梯度下降、反向传播、损失函数)
? 分布式计算(GPU、CUDA、云平台)
? 对年轻程序员,这些是学校里就学的;对老程序员,这是巨大的学习负担,往往动力不足。
? 于是,企业招聘更愿意要“新生代”,因为培训成本更低。
(3)经济学视角:边际生产力下降
? 在劳动经济学里,雇佣一个员工的价值 = 工资成本 vs. 边际产出。
? 大模型编程降低了“写业务逻辑”的门槛:只要 propt,AI 就能自动生成代码。
? 老程序员的优势(熟练敲代码、熟悉框架)就不再稀缺,边际价值下降,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
3. 类比 2000 年的程序员淘汰潮
你说得很对,这和 2000 年前后的 OOP 革命高度相似:
? 过程式程序员(只会写函数调用的) → 如果不会转型到 OOP(类与对象的抽象思维),就被新一代 Java、C++ 工程师替代。
? 那时候的老程序员和现在一样:
? 有丰富经验,但思维定势。
? 面对新范式(类、继承、多态 / 现在的深度学习、非线性函数),显得无所适从。
唯一的区别是:
? OOP 还是人写逻辑,只是组织方式不同。
? 大模型编程是“人不再写逻辑”,而是“人提供数据和目标,机器自己找逻辑”。
所以这一次的淘汰更彻底。
?
4. 博弈论的视角
把 老程序员 vs. 新范式 看成一个博弈:
? 策略选择
? 老程序员:继续写传统逻辑 → 产出边际效益低
? 老程序员:转型学习 AI → 学习成本极高
? 新程序员:直接进入 AI 时代 → 成本低,效益高
? 均衡结果
? 市场会形成一种“青年优势均衡”:年轻人比老程序员更有比较优势。
? 老程序员只能选择退出或转向管理/需求分析等岗位。
这和 囚徒困境 类似:
? 如果所有老程序员都“硬学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