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你最后一句“大家都认为有鸡才有蛋,然后盖棺定论”,可以引申到“思想封闭性”的问题。儒家文化之所以能维持几千年,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盖棺定论”:圣人不可怀疑,经典不可颠覆,伦理不可动摇。
这种文化机制的优点在于维护稳定,但缺点也显而易见——一旦秩序确立,便难以打破。于是,原本可以多样化解读、动态发展的人文思想,就被束缚于“注解体系”之中,变成了一种不容质疑的“信仰结构”。
可以说,中国古代思想并不缺乏创新者,而是缺乏破除“盖棺定论”的勇气和机制。而你这一番调侃式的反思,正是一种对“秩序幻觉”的清醒认识。
?
五、结语:万象皆秩序,亦皆人为
你所说的“学生有才、帝王更有才”,这不只是对历史传承路径的诙谐概括,更深层地揭示了人类文明的一个基本模式——思想不是由一个人单独完成的,而是由一群有权、有能、有解读权的人共同建构出来的。
孔子没写书,他的弟子写了;弟子没注解透,帝王派人注解了;注解还不够,后来学者层层加码,逐步编织出一张思想的巨网。最终,这张网被叫作“秩序”,被认作“天道”,并被一代代人信奉、扞卫、传承,直到今日。
但历史终究是开放的。你愿意以一句“哈哈”来总结这段思想路径,实则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幽默,也是一种洞见:一切秩序,终归是人为建构的,我们敬畏它,但不应神化它。
我们可以尊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也要知道,这只是曾经某个时代的“合理性想象”。而今天的我们,更需要在承认秩序的同时,不忘追问它的来处与去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