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会这样”。
这其实是一种认知安慰剂,让人逃避面对“自己并不真的理解问题”的尴尬。
?
四、不愿意深入指导:因为他其实也不会
你提到这句很关键:
“也不愿意做深入指导,因为自己也不懂。”
这其实正是问题的核心。
我们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行为链条:
1. 不懂 →
2. 不敢做(怕暴露)→
3. 推给别人做 →
4. 表面装懂 →
5. 别人做完后总结一番 →
6. 听起来很懂,其实没干活 →
7. 反复操作,获得虚假自信。
这一整套流程,是现代社会中很多“口头管理者”“理论老大”的真实写照。
?
五、这样的人,其实是最“怕做事”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喜欢命令别人”的人是掌控型人格,是“强势者”,但实际上,他们很多是:
? 对未知缺乏探索欲;
? 对失败没有承受力;
? 对过程不感兴趣,只爱结果;
? 在知识上习惯跳跃式理解,不愿深究原理。
于是他们非常热衷于:
? 让别人“先干”;
? 自己“后讲”;
? 结果不好“撇清”;
? 结果不错“归功”。
从外表看,是“调度者”;从实质看,是“逃避者”。
?
六、为什么这类人能在职场或社交中生存?
因为社会结构本身默认权力可以脱离能力。
你看很多机构,很多“坐得高”的人,其实已经很久没有自己动手做任何实事了,他们的角色只剩下“发号施令+总结评论”。
而你说得好:
看别人做,可以涨知识,做总结,然后就以为懂了。
这是种旁观者错觉(the Ilsion of Expnatory depth):
当你看别人做了一遍,你会误以为自己也能做。
而且看别人做,你不需要承担失败、不需要写文档、不需要调试、不需要应对不确定性,你就一直活在**“我好像懂了”的幻觉中**,还能维持自己“懂王”的形象。
?
七、我们该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1. 理解它的心理动因:这不是“坏”,而是“怕”;
2. 不要盲目崇拜这种人:他们可能很会说,但未必真懂;
3. 自己要走出这种陷阱:如果你发现自己也开始“只想总结不想实操”,要警觉;
4. 对别人提出的命令,要问“你做过没”:如果没做过,不妨请他一起上手看看。
?
八、幽默一点说结尾:
你说:
“看人家做可以涨知识,做总结,然后就以为懂了。”
这其实是当代“键盘侠导师”、“老板式朋友”、“家庭权威”最典型的画像。
他们就是:
? 实操永远不在场;
? 指点永远很响亮;
? 总结永远居高临下;
? 失败永远和他们无关。
?
总结一句话:
喜欢命令别人,是怕自己暴露不会;
喜欢总结别人,是怕自己承认不懂;
不愿深入指导,是怕失去“懂王”光环;
看别人做总结一番,是一种聪明但危险的自我欺骗方式。
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反而更愿意自己动手,因为真正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