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信心?”
“有!”战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惊得树上的鸟儿扑棱棱飞起,在夕阳的余晖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农协会的乡亲们也跟着鼓掌欢呼,掌声和欢呼声在山谷间回荡,久久不散。
晚饭时分,石梁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炊事班和农协会的妇女们一起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游击队员们杀了缴获的牛羊,全村老少都聚集在祠堂前的空地上,和红军战士们一起庆祝。孩子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老人们给战士们讲石梁的故事,其乐融融,像一家人一样。
周球保端着一碗米酒,走到苏小红身边。她正在给最后一个伤员换药,救护所里的草药散发着清香,那是李大爷和陈大爷特意配制的。“苏同志,辛苦你了。”周球保把碗递给她,“喝点米酒暖暖身子。”苏小红接过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今天多亏了乡亲们送来的草药,好多伤员的情况都好转了。”
她指了指旁边的竹篓:“你看,农协会的姐妹们还送来不少布条,说是给伤员做绷带用的。她们白天烙饼做饭,晚上还在油灯下缝缝补补,真是太辛苦了。”周球保看着那些浆洗得干干净净的布条,心里一阵温暖:“有这样的百姓支持,咱们一定能胜利。”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是红二军团的战士们在唱《欢迎六军团歌》,农协会的乡亲们也跟着唱起来,虽然歌词不太熟,但那份热情却感染了每个人。周球保和苏小红静静地听着,心中充满了希望。
夜色渐深,营地里燃起了熊熊篝火,照亮了战士们和乡亲们的笑脸。贺龙拉着张老根和王大娘坐在篝火旁,听他们讲石梁的斗争故事。任弼时虽然身体不适,却也精神焕发地和游击队员们交流着,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肖克和王震正在研究明天的行军路线,不时有农协会的老人过来指点地形,提供情报。
周球保躺在营帐里,却毫无睡意。他走出营帐,看见农协会的妇女们还在油灯下忙碌,她们正在给战士们缝制棉衣,王大娘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缝得格外认真。不远处,小张和几个青年正在帮战士们擦拭枪支,月光洒在他们身上,镀上了一层银辉。
他想起了远在湘赣根据地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妻子临走时给他绣的布鞋补丁还贴身带着,蓝布上的蒲公英被汗水浸得发暗,却依然能看清细密的针脚。他仿佛看到妻子抱着孩子站在村口眺望,眼神中充满了期盼。而在这里,在石梁,他看到了同样的期盼,在乡亲们的笑脸上,在游击队员的眼神里,在农协会会员忙碌的身影中。
“等革命胜利了,一定要让所有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周球保在心里默默发誓。他知道,这个愿望还很遥远,眼前还有无数的艰难险阻等着他们。但他不害怕,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边有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红军战士,更有千千万万支持红军的百姓。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有着团结一心的力量,这力量足以战胜一切敌人,迎来胜利的曙光。
天边的启明星渐渐升起,照亮了石梁的山峦和村庄。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红军战士和百姓们相拥而眠,他们的呼吸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无声的歌谣,诉说着军民鱼水情深,预示着革命的火种必将燎原。明天,他们将携手并肩,向着永顺,向着胜利,迈出坚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