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女生同人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 铜仁市德江县内红三军革命旧址与纪念场馆的历史长卷

铜仁市德江县内红三军革命旧址与纪念场馆的历史长卷(3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高武:我,京都帝子,镇压万族! 强吻主角师尊,必死的我居然活了 悍妾当家 在妖鬼世界偶遇前夫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逍遥红楼 天黑了,我想睡觉 网游之异域 错开的空间门 女主播爱上我

本泛黄的军用地图,上面布满了红色和蓝色的批注,既有对地形的分析,也有对敌军动向的判断。讲解员介绍说,当年没有先进的测绘工具,参谋人员只能依靠当地群众的指引和自己的实地勘察,一步步绘制出这些地图。正是这份严谨与细致,让红三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总能找到有利的作战时机。

二楼的作战室里,还原了当年的场景:一张长条木桌摆在中央,上面铺着一张较大的地图,旁边散落着几支铅笔和一个算盘,墙角的木箱里存放着几份用油纸包裹的机密文件。阳光透过木窗的缝隙洒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时光在这里凝固,让人不禁感叹革命战争年代指挥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红三军保密局旧址:隐秘战线的无声战斗

红三军保密局旧址隐藏在一条幽静的巷子里,这座不起眼的小院外观与普通民居无异,却在当年承担着红军的情报加密和文件保管工作,是红三军的\"保险箱\"。

走进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老井,井口的石板被绳索磨出了深深的凹槽。讲解员说,这口井不仅为保密局提供水源,更在紧急时刻起到了掩护作用——如果遇到敌人搜查,战士们会将机密文件装入特制的防水袋,沉入井底。

正房内,陈列着当年红军使用的密码本——用土纸制成,纸张粗糙,上面是看似毫无规律的符号。据考证,这是红军根据汉字偏旁部首创造的简易密码,只有少数人能够破译。旁边的展柜里,放着一台老式电台的复制品,当年就是通过它,红三军与上级党组织保持着秘密联系。

墙角的一个地窖保存完好,洞口被一块大石板遮盖,不仔细看很难发现。掀开石板,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地窖深约两米,面积约十平方米。讲解员介绍说,当年重要文件和电台就是藏在这里,躲过了敌人的多次搜查。为了保护这些机密,有三位红军战士在这里牺牲。

那是1934年8月的一个夜晚,敌人突袭保密局旧址,当时负责守卫的三名战士为了掩护战友转移文件,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把文件藏进地窖后,故意将敌人引向相反的方向,最终弹尽粮绝,壮烈牺牲。他们的名字已无从考证,但当地百姓却永远记住了他们的事迹,如今每年都有群众来到这里,为他们献上一束鲜花。

红三军医院旧址:救死扶伤的生命港湾

位于镇子边缘的一座祠堂,是红三军医院旧址,这里曾是救治伤员的生命港湾。祠堂的大门上方,\"救死扶伤\"四个大字虽已模糊,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医护人员的使命与担当。

走进祠堂,一股淡淡的草药味仿佛还在空气中弥漫。斑驳的墙壁上,当年用炭笔标注的伤口示意图依然清晰,有 gunshot伤、刀伤、摔伤等,旁边还标注着简单的处理方法。几张简陋的木板床铺着稻草,稻草早已枯黄,却仿佛还能感受到伤员躺过的温度。

墙角的架子上,摆放着熬药用的陶罐、捣药用的石臼和消毒用的烈酒。展柜里那把带有缺口的手术刀,刀刃上的缺口记录着无数次与死神的较量。据记载,当年医院条件极其艰苦,没有麻药就用烈酒消毒,没有纱布就用土布代替,医生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挽救了数百名红军战士的生命。

在\"军民互助\"展区,一组照片和实物讲述着感人的故事。有当地土家族大妈为伤员缝制的布条,有苗族青年上山采摘的草药,还有侗族大叔送来的粮食。其中一张照片尤为珍贵:一位红军医生正在为一位苗族老人看病,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讲解员说,当年红军医生不仅救治伤员,还经常为当地百姓看病,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祠堂的后院,有一棵老槐树,树干上还留着当年绑担架的痕迹。当地百姓回忆说,每当有伤员被抬来,大家都会主动上前帮忙,有的抬担架,有的送水送饭,有的帮忙照顾伤员。正是这种军民同心,让红三军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

薪火相传:红色基因的时代延续

德江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民国:王牌飞行员 大唐富翁 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 都市超级邪医 荣耀大秦 众生芸:王者浴血 上班,然后被美少女敲诈 我的葡萄牙帝国 亮剑:我有无限装备 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