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了人们的餐桌,也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生态畜牧渔业采用科学养殖方式,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了一系列绿色、健康的畜牧渔业产品。生态特色林业如油茶等产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油茶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工业
以“清洁能源”为首位产业,建材产业、农特产品加工业为优势产业。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一座座水电站如明珠般镶嵌在乌江之上,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清洁、稳定的能源支持。建材产业不断升级,生产各类建筑材料,满足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建筑需求。农特产品加工业将本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如茶叶加工、果蔬罐头制作等。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这些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产品畅销国内外。政府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
(三)服务业
旅游业发展迅速,依托乌江百里画廊、麻阳河黑叶猴保护区等自然景观,以及红色文化遗址、土家民族文化,打造了多条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游客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现代物流等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乌江航道上的东风、洪渡2座500吨级码头,促进了水上运输和物流的发展,使得货物能够更加便捷地运输到各地。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服务业的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五、社会事业
(一)教育
重视教育事业,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拥有多所中小学,注重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近年来,累计完成1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增园舍面积平方米,投入资金6244万元,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980个(城区 990 个、乡镇 990 个);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建设9所,新增校舍面积平方米,投入资金5356万元,新增学位3400个(城区1800个、乡镇1600个)。还顺利完成县第二完全小学、黄土镇初级中学整体搬迁;同时,规划投资1亿余元,启动建设沿河思源实验学校小学部、沿河第十一完全小学、沿河民族中学教学楼及学生宿舍、客田镇第二幼儿园等项目。该批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城区小学学位270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90个、普通高中学位1250个及寄宿生床位600个。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与当地产业对接,为经济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二)医疗卫生
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级医院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不断提升,能够开展多种疑难病症的诊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和全覆盖,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高,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政府还加强了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三)基础设施
交通方面,已形成公路、水路运输网络,乌江航道的码头建设提升了水运能力,公路实现了县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硬化 ,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458.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条115公里、国道2条133公里、省道3条300.8公里、县道28条689.7公里、乡道73条998.4公里、村道1495.7公里、通组公路1756公里,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障了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