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部分区域的工人也增加了工资,“淇滩市镇的挑水工人,每挑水由五十文至百文。刀坝的手艺工人,他们自己提出增加,由800增加到1200文,零工由300到600文,增加百分之百”。1
在根据地中心区沿河、德江、印江县及松桃县土地革命取得显着成果同时,与松桃毗邻的酉阳县的南腰界、大坪盖、唐家溪3个乡及秀山县的苏区,已没收和分配了地主、土豪的财产,并作好没收和分配土地的准备,但由于时间关系未进行分配,其中南腰界等乡已打土豪10多户,没收土地5000余挑;秀山县打土豪57户。
之后的1936年1月间,红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长征进入黔东时,在江口、石阡两县范围内从事革命活动有较长时间,除武装斗争,建立游击队组织外,还进行打土豪,分浮财的活动,其中在江口县的双江、闵孝、德旺、太平、官和、民和、坝盘、怒溪、桃映等9个乡(镇)打土豪76户;在石阡县的花桥、汤山、中坝、龙意、白沙、本庄、龙塘、大沙坝、枫香、石固、青阳、坪山、龙井、坪地场、甘溪、国荣、聚凤、河坝等18个乡(镇)打土豪100余户。由于战事紧迫,未来得及进行土地分配,但扩大了红军的革命影响。
对黔东革命根据地来说,土地革命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推动了黔东历史的进步,推动了黔东社会的发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和政治变革。土地革命的过程,是无产阶级推翻封建剥削制度的过程,黔东人民谱写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新篇章。由于土地革命的胜利,封建势力被摧毁,党真正地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黔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级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人民革命武装力量,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黔东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