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育清和陈正国任副主席。
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最初在白石溪下寨张贯芝家办公,不久后迁至土地湾田兴宗家,这里成为了革命工作的重要据点。然而,敌人并不甘心失败,黔军王家烈的部队以及地主武装杨通选、杨通红、杨通南、晏克武等,趁红军主力在外线作战之机,频繁袭击特区革命委员会。在敌人的骚扰下,特区革委被迫多次迁移,先后迁至铅厂坝、瓦场坝、谯家、皂角池、山羊岭、照东岩等地。在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前后的6 - 7月间,各县、区、乡苏维埃政府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
各级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立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各区、乡纷纷组织起自卫队、雇农工会、贫农团、农民协会、妇女会、少年先锋队等群众革命组织。一时间,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四个县的十万农民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中,这在黔东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标志着黔东人民从此走上了当家作主的道路。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引起了敌人的恐慌。他们迅速制定了三省“会剿部署”,黔军李成章、蒋丕绪,川军达凤岗,湘军周矮子(周燮卿)等部,频繁进犯特区。8月12日,黔军蒋丕绪所属的傅衡中旅,从湘西回到沿河县城。他们趁红军主力在印江、松桃等地活动,派黄富安占领了淇滩镇。淇滩镇是重要的军事重镇,战略位置十分关键,贺龙军长得知消息后,深知绝不能让敌人得逞。他亲自赶到沿河四区水田坝,召集九师师长钟炳然、沿河独立团团长贺炳炎开会,果断决定由九师配合沿河独立团,消灭这股敌人。当时,沿河独立团大部分兵力远在距淇滩一百八十里的松桃县永安州(火烧桥),但接到命令后,战士们毫不迟疑,连夜急行军,一夜之间就赶到了沿河五区的甘溪上坝。贺炳炎团长随即召开各连队负责人会议,详细布置战斗任务。
8月15日,沿河独立团在九师部分兵力的配合下,兵分两路,向淇滩进发。这天恰逢淇滩赶场,担任前锋的甘溪游击队,在政委、老红军王子龙同志的率领下,如离弦之箭般从狼溪迅速冲向淇滩场。当部队到达淇滩后街时,淇滩鸡市场的敌人看到红旗,误以为红军主力来了,吓得四散奔逃。眼看敌人就要被游击队包围缴械,却不知是谁走火开了一枪。敌人一听是火药土枪的声音,判断这只是游击队,并非红军主力,便立刻掉头反扑。王子龙同志和四个游击队员冲到马鞍桥边时,不幸遭到敌人排枪射击,壮烈牺牲。敌人疯狂地发起冲锋,激烈的战斗就此展开。
就在这危急时刻,驻在天官井的九师和后续的沿河独立团吹响了冲锋号,激昂的号声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鼓舞着我军的士气。敌人顿时慌了手脚,开始漫无目的地胡乱开枪。匪军营长黄富安万万没想到我军大部队来得如此之快,一时间指挥混乱,敌人阵脚大乱,纷纷向淇滩口溃逃。黄富安第一个抢着上船,被沿河县独立大队长廖云清的通讯员一枪打掉大圆盘帽,落入乌江。黄富安吓得赶紧缩进船舱,狼狈不堪。通讯员见他这副模样,忍不住大笑起来,可就在他站起来向敌人喊话,劝其缴械投降时,不幸被敌人击中,英勇牺牲。小战士的牺牲让广大红军和游击队员悲愤交加,他们高呼着“为死难的小同志报仇”,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冲杀声、枪炮声与乌江的浪涛声交织在一起,震天动地。敌人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溃不成军,如同惊弓之鸟四处逃窜。没有渡过江的敌人,被击毙百余人,黄富安也成了光杆司令,独自一人逃往沿河县城。这次战斗,我军缴获敌人百余支枪,傅衡中吃了败仗后,吓得放弃沿河县城,逃往务川。淇滩之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保卫了黔东特区的安全。
秋天,枫叶红似火,山区的稻谷还未收割。为了解决特区内部物资和粮食供给的困难,8月22日,军部命令红九师一部前往印江木黄一带筹集给养。没想到,在这里正好碰上黔军廖怀忠师的副师长黎刚(黎敬侯),率领部队从老山(梵净山)向木黄开来。这无疑是一个歼敌的绝佳机会,贺龙军长当机立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