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苏维埃革命的道路上前去,紧紧的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我们一定可以争取黔东苏维埃的首先胜利!
我们高呼:苏维埃政权和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黔东特区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万岁!”
夏曦致词完毕,红三军代表钟子廷也在大会上致词如下:
“同志们:
我代表工农红军第三军全体指挥员战士,向大会致革命的敬礼!
今天我们举行黔东特区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这是最光荣的一天!这是苏维埃运动在贵州胜利的开始。我们工农红军,是苏维埃中国的保卫者,是工人农民的军队。我们要用我们最后一滴血,来保护你们的利益、保护你们已经分得的土地。希望你们多动员群众参加红三军,很快的完成党所提出的动员三千人参加红三军的任务!我们的口号就是到前线去消灭王家烈军阀,争取黔东苏维埃的首先胜利!我们高呼:中国工农红军万岁!黔东特区第一次苏维代表大会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听了夏曦和钟子廷的致词,全体代表鼓掌欢呼,情绪高涨,万分振奋。随后讨论了土地、武装等重要问题。各位代表对于每一问题均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经过充分讨论,大会通过了以下决议案:
一、没收土地和公布分配土地条例。
二、农村工人保护条例草案。
三、关于工农武装问题决议。
四、优待红军及其家属条例。
五、关于肃反问题决议。
六、关于苗族自治问题决议
通过上述决议案之后,大会产生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选举了宁国学、冉云、夏安、刘本玉、孙秀亮、陈正国、邓吉星、夏曦、费龙、关向应、卢冬生、李佛如、朱少田、钟炳然等八十人为委员。以罗亨举、孙秀亮、符公高、秦育清、陈正国、张均望、胡昌进、黎光富、汤福林等32 人为常务委员。孙秀亮任主席,秦育清、陈正国任副主席;田兴才、王顺邦任土地部长,汤福林、张均望任军事部长,孙永臣任劳工部长,李之兰任经济部长,罗亨举、黎光富任政治保卫局长。现在尚有记载的20 余名委员中,印江县就有宁国学<韩家乡宁家坪人>、陈正国<韩家乡四坳口人)、冉云<即冉少波、何家乡冉家坡人>,夏国安<沙子坡麻竹园人>等四人。“选举完毕,各委员宣布就职。当时会场空气异常热烈。掌声雷动,高呼口号而散”。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是黔东人民的临时民主政权。当时特区人民习惯上都把特区革命委员会称为“省政府”。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的组织人员,以印江、沿河、德江三县推选出来的农民代表为主体。特别是主要领导成员,多数是本地农民。三名正副主席中,除秦育清副主席是红三军干部外,主席孙秀亮系沿河县白石溪农民,另一名副主席陈正国是印江县四坳口人。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机关设在沿河县白石溪的土地湾。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后来又曾先后迁到沿河县的铅厂坝、瓦场坝、山羊岭、皂角池及照东岩等地。
对黔东特区的估价
红三军自1932 年秋退出洪湖苏区时起,基本上都是过着流动的游击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四处转战。虽然多次企图建立新苏区,但都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没有根据地,红三军没有可靠的后方,打了仗伤病员无处安置,人员减少又得不到适时补充,疲劳时得不到一个安定的休息场所,革命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了黔东区,便结束了这种艰难的状态。红三军在黔东特区这个时期,补充了一千多名新战士,队伍得到了壮大,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休整。加上“肃反”的停止,党团组织的恢复,政治机构的重建,为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保证了黔东地区革命形势向好的方面发展。正如贺龙同志后来回忆说:“黔东这个时期的工作,是红三军一个很大的转折点,有了这块根据地,红三军才得以休整,补充了人员,恢复了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也为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