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矫枉过正
杭州,钱塘县。
县衙门外,这两天倒是颇为热闹。
那些聚眾请愿的“奴才”们,为了向大汉的官府表明自己要当奴才的决心,乾脆呼朋唤友的就在县衙外面的大街上跪著不走了。
钱塘县令一开始还试图劝阻,请愿就请愿,新朝又不兴跪礼那一套,这么一群人在县衙门口跪著算怎么回事
可惜,劝了几次,完全劝不动,这帮“奴才”们反而觉得跪著才是正理,作为奴才就该跪著见官示人。
哪怕这是大汉的官,不是大清的八旗主子爷。
不过,这么一大群“奴才”跪在县衙门口,也並非全无益处,许多摊贩嗅到商机,纷纷趁机跑过来叫卖饮食。
县衙门口是官府场地,不允许隨便摆摊,那就摆的远一些。
哪个“奴才”想吃饭,可以跟他们喊,做好了就送过来,但要额外给一笔配送钱。
外卖嘛,很早就有的东西,《清明上河图》里甚至有专门画出古代送外卖的细节。
这些请愿“奴才”有的跪了一天,也有的跪了两天,反正全都跪的头晕眼,飢肠轆轆。
见到有卖吃的摊贩,不管要多少银钱,立马叫来外送饭食,同时趁著吃东西的时候,快速调整跪姿,舒展一下快散架的筋骨。
周围都是衙门的官差,正沉著脸四处巡查。
他们中有不少人,这两天应该是在轮休,但因为衙门人手不足,跪著请愿的“奴才”太多,被迫全部叫回来给衙门看大门,心情自然不是很好。
突然,一个巡逻衙役眼神一亮,指著地上说道:“县尊开恩,允许你们在衙门口吃饭,可没说允许你们到处乱撒汤汁,弄污了衙门整洁体面。谁弄的,按律罚钱三十文!”
那被斥责的“奴才”,听到只是自己弄撒了汤汁,就要罚钱,顿时心中恼火,但见那差役虎视耽耽看著自己,终究还是没敢生气,乖乖从袖里取出来四十五个乾隆通宝铜钱。
这还真不是地方官府衙役在胡乱罚钱,歷朝歷代对城市卫生都非常重视,乱扔垃圾污染城市的,基本都要打板子和罚钱。
就拿明清来说,明朝乱扔垃圾,破坏城市卫生,都是以罚银三两或者打板子四十起步,偽清没有乱改,沿袭大明律令判罚。
所以,大汉对此只是罚钱三十文,不打板子,也不抓人,已经很宽容。
三十文,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