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行有些疑惑地接过,随着手指翻阅书页,神色越来越郑重。
里面关于轮作、施肥、选种的论述比他想的更系统。
而后面关于如何“教民稼穑”、“设田典以督劝课”等内容,更是让他眼前一亮。
“这……此书甚妙!”许行抬起头,眼中满是惊喜。
顾念一认真的说:“许先生,如今农学院弟子众多,试验田范围也越来越大,光是埋头研究恐怕不够。”
“我在想,我们是否可以将农学院的弟子组织起来,仿效书中所言,成立一个……嗯,‘大秦农技社’?”
“农技社?”许行不解。
“对!”顾念一熟练的开始画大饼。
“就是将农学院的弟子,按照专长和兴趣,分成不同的小组。”
“比如,有专门研究粮食作物的,有专门研究蔬果的,有专门研究肥料和土壤的。”
“还有专门负责将我们研究出的好方法,编写成小册子,到关中各地,甚至将来去各郡县,教导当地农夫如何选种、如何施肥、如何使用新农具。”
她越说越兴奋:
“我们可以先在学院附近的皇庄、官田试点,派弟子驻扎指导,记录数据,总结经验。”
“成功了,再逐步推广。这样一来,我们研究出的东西,就能更快地变成实际的产量!天下农夫,都能受益!”
许行听得心潮澎湃。
他一生追求“神农之道”,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饭。
顾念一这个构想,无疑是将他农家学说付诸实践的最佳途径!
这比单纯在学院里争辩“君民并耕”要有意义得多!
“顾先生此议,大善!”
许行激动地胡子都抖了起来。
“若能如此,我农家学说方能真正利济万民!老夫愿全力支持!”
“太好了!”顾念一也很高兴。
“那我们就详细规划一下。这农技社的架构,人员安排,推广策略……都得好好琢磨。”
“尤其是这推广的小册子,要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最好配上图画,让识字不多的老农也能看明白……”
两人就在田埂上席地而坐,对着那本《齐民要术》,热烈地讨论起来。
阳光洒在绿油油的麦苗上,也洒在这一老一少身上。
顾念一心里盘算着:
【先把农家整合好,搞出个农业技术推广的样板来。】
忙碌的一天又在各种事务中过去。
晚上,顾念一趴在桌上。
对着自己画得密密麻麻的律法关系图和新起草的“大秦农技社”初步章程,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她渐渐进入了梦乡。
咸阳城与以往相比似乎掺杂了些许不同。
街道更加干净整洁,水泥路面让车马行走愈发顺畅。
而学院每日进出的人更是流络绎不绝。
顾念一趴在少府丞官署的案几上。
面前摊着厚厚一沓纸,上面写满了她关于“大秦农技社”的初步构想和章程细则。
和许行在田埂上的那次谈话,像在她脑子里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各种想法咕嘟咕嘟往外冒。
“……设立粮作组、蔬果组、肥田组、农机具推广组……各组设组长,定期汇报研讨……”
“……编写《农事指南》,需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最好能用上拼音标注,方便识字不多者……”
“……遴选机灵、肯吃苦、善沟通的农家弟子,作为‘农技推广员’,经培训后派驻各皇庄、官田试点……”
她写写画画,不时停下来咬着从系统哪里兑换的羽毛笔笔杆思考。
【嗯,组织结构差不多了,培训内容也得跟上,不能光有理论,实践更重要……】
她心里盘算着。
【等等,光是指导皇庄官田是不是有点浪费人力?这些地方本来条件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