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是很重要。
众人有些犹豫,头车先进站,会不会被梅奔overcut掉
梅奔在干净空气里的速度好于威廉姆斯很多,这是众人非常顾虑的事情。
大家默默无声的比对着数据,直到最后,罗德里戈才说道:
“我们策略组给出的意见是晚进站,避免被overcut。”
“好,那策略基本没有变动,超软、软一停。”克莱尔直接拍板
当基本策略定下来,策略组便开始研究基于此的多种策略,和遇到事故后的计划。
别看红牛环简单,但事故概率还挺高的。
“我们预测明天出现黄旗的概率在70%以上,可以说出现黄旗的概率非常大。”罗德里戈将数据报告拿了出来。
根据策略组的数据,讨论继续。
大会开完,然后是小会。
等到晚上六点半,会总算是结束了。
吴轼也得以出来放松下,维斯塔潘那边正好也开完了会。
对于这种会议,潘子还是很认真的,别看他有时候憨憨的,研究起策略规则来,也是一等一的好手。
“明天一停”潘子毫不顾忌问道。
“你准备二停”吴轼反问。
“当然不,你准备第几圈进站”
“嗯,第70圈。”吴轼回答道。
“哈哈哈。”潘子笑着拍了吴轼几下,转而有些认真说道:
“5号弯前,都是超车的好地方。”潘子说道。
“嗯,我知道。”吴轼点点头。
潘子却没有停下,走到随便一处黏贴了赛道图的地方,开始讲解。
红牛环回归第二年,大家对于其的了解都非常少——红牛除外。
潘子的实力掩盖了其作为车二代的背景,此时若说谁能够获得更多的赛道数据,非这些红牛的人莫属。
吴轼认真听着,红牛环毕竟和二十年代相差很大,有些地方的比赛“巧思”还得本地人来解说。
两人才聊了会,头哥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
看到两个小伙子在这里讨论赛道,他兴致勃勃加入了讨论。
可惜,这条赛道回归前要追溯到本世纪初,那还是车王的时代。
头哥依然记得,2003年的奥地利大奖赛,舒马赫夺得这站冠军时的场景。
他笑了笑,围场里已经涌现出了新一批顶尖车手。
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他不介意给这些晚辈提点,在他看来不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
他的年岁渐长,在迈凯伦蹉跎一年,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坐进争冠车里了。
将感慨抛诸脑后,头哥讲起了自己对于这条赛道的理解。
2003年的红牛环和2015年的红牛环已经是两个玩意。
不过头哥毕竟去年也跑过这里,再加上丰富的经验,对于赛道理解还是有独到的地方。
赛道理解是个很玄乎的事情,就像普通人的车感一样。
如果没有人点拨,很容易被惯性思维阻碍,无法理解透彻赛道。
“受益匪浅。”
吴轼由衷说道,凭借逆天的车感,他能够发挥到极限——
但这种极限是基于他对赛道的理解,如果理解越深刻,那么极限会更加极限。
头哥对于2、4、6号弯的理解都跟他不一样。
比如说2号弯,这个极快速的左手弯,他认为是不需要单独标注的。
而头哥却认为,2、3号弯是个组合弯。
因为2号弯的入弯时机和速度直接关乎着进入3号弯的状态。
但2号弯又是个高速弯,所以这里面的细节之处颇多。
比照赛道上的小细节,什么时候赛车要到什么位置,都是需要车手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