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商业活动
“华国人在f1赛事占据了统治地位!”
“吴轼:将要打破记录的f1车手,新秀赛季即世界冠军!”
“威廉姆斯赛车研发倾向明显,致使马萨无力与队友竞争”
“第一快的车手+第三快的车=世界冠军”
大量的报道题目都很吸睛,让不少错过摩纳哥大奖赛的车迷有些楞逼。
怎么就华国在赛事占据统治地位了
吴轼怎么就要世界冠军了
结果进去一看,都是标题党,文章只有前段说明此时吴轼的领先优势。
而后面全是理性客观分析,认为吴轼的领先并不会持续太久。
当然,还有些阴谋论的小媒体文章。
像是:
“华国资本对f1赛事的干预,想要人为制造华国车神!”
“被买通的梅奔车队,总是在给吴轼创造机会”
看到这些文章,吴轼满头黑线。
我不是,我没有,这完全是凭空污人清白啊!
当然,他看到这些也就是当笑料看看,反倒是潘子和乐扣总要转几个过来,弄得人火大。
在回到英格兰后,吴轼没想到希德打来了电话。
“周冠宇,他的母亲确实想和我们讨论些事情,他想你提供给周冠宇一些发展建议。”希德说道。
“哦我记得他在跑f4吧”吴轼问道。
“对,他也在为明年的f3做准备。”希德道。
吴轼有些抓挠,不过很快就说道:“见面谈谈吧,我和他也算认识,都是朋友。”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交给希德安排了。
吴轼的名字此时在f1里已经变得十分出名,大部分车迷都意识到了绝对天才的出现。
不少来欧进行发展的同胞车手也因此受益,甚至于有些人直接想要他看在老乡的份子上帮帮忙。
吴轼一般都会帮一把的,不管是卡丁车面试、还是低级别方程式面试,都会去给引荐。
不过具体跑的如何,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能够赴欧学习的车手家庭条件一般都不错,倒没有遇到那种道德绑架的利己主义者。
家长们对于吴轼还是比较感谢的,毕竟没有引荐,大部分欧洲卡丁车车队压根不会接受一位华国来的孩子。
他记得当时他想要加入卡丁车车队,在玛蒂娜阿姨提前联系好的情况下,都能被鸽掉,更何况这些小朋友呢
同时,比安奇那边再度发来了信件,表明他的赛车场经营的还不错,至少他接手后这短短的时间里,已经完整掌握了赛车场。
吴轼知道,比安奇还是想要邀请他加入其经营的赛车场和卡丁车车队。
他这次的态度和之前有所不同,之前他过于自矜,且初入f1,不想被牵扯太多精力,所以拒绝了。
而现在,一方面是比安奇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二是有不少国内的家庭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他,希望他帮帮忙。
考虑到这两点,他确实可以入股一个卡丁车车队进行经营。
这样,至少可以让赴欧参与赛事的后辈有个门路。
并且,现在已经是2015年,十年后,国内的汽车产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因为赛车赛事在国内关注度太低,头部车企里就那么一家稍微感兴趣,新兴车企里也只有那么一家感兴趣。
这自然可以说国内企业更注重实用,所谓的赛车赛事就是吃饱了没事干,浪费大量资源的。
实际上,赛车赛事既有其存在的技术价值,也有着其存在的文化、娱乐产业价值。
在汽车工业发展史上,随便去搜搜,就能发现一大票来自于赛车领域下放到民用的技术。
像是什么发动机缸内涂层、一键启动、盘式制动、动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