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法拉利策略组此时也在犹豫这个问题,他们不知道给kii发什么指令。
如果是个一般新秀,或者再进一步说,前面是马萨,kii都是绝对会发起进攻的。
而此时前面是吴轼。
两人轮胎一样的情况,以吴轼那粘人的本事,几圈内别想好过。
这样的后果就是两败俱伤!
当然,如果说为了前方维特尔的安全,kii这么做一下,确实相当不错。
可是,kii的车组为什么要为了维特尔的安全去奋斗啊
当阿里瓦贝内没有下达任何指令的时候,kii包括其车组都没有任何想要和吴轼缠斗的想法。
两辆车疾驰在赛道上,相安无事——前提是吴轼别有失误。
“白胎不太理想,里卡多在追近你们,有个好消息,马萨已经进入积分区。”两圈后,乔纳森说道。
“我圈速是多少”
吴轼问道,他知道白胎确实不如黄胎,但要说慢,应该不会慢太多,不然岂不是白换了吗
“1分38秒357。”
吴轼听后,记住了这个圈速,罗斯伯格新黄胎的圈速在1分37秒,看来软胎和中性胎的差距就在一两秒之间。
不,等到后半程比赛,软胎的性能还会提升,因为油量减少,车重下降,必然带来轮胎的性能提升。
既然这个轮胎策略看起来会更好,为什么前面的车队不这么去做呢
这当然是因为他们需要守住自己的位置。
但凡老汉、公主、歪头有一人敢用白胎,这其中的位置必然会发生变化。
如果是第三名的用白胎,那么吴轼和kii可就不会在后面看戏了。
赛场上就是这样,所有的决策都不是依赖于单一情况,而是综合考虑。
并且因为变数太多,更多时候车队决策时会更倾向于保更好的位置。
吴轼和kii的异于前三位的决策,无非是这两人各有各的特殊情况。
前者车辆性能和梅奔和法拉利有差距,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会被强硬吃掉,因而不得不改变正常的策略。
后者则是受累于罗斯伯格的追击,被挤到第五名后与其毫无变通的走向结束,不如尝试新的策略。
第20圈,前五位的位置非常稳定。
汉密尔顿保持领跑。
罗斯伯格+1.747秒。
维特尔+2.983秒。
吴轼+11.932秒。
kii+12.979秒。
吴轼和kii还在被前三位的第一梯队拉开差距。
“尼科,你的刹车存在过热情况,在刚刚的追逐中,你过分使用了刹车,现在需要你节省点,还有,请节省你的燃油。”
梅奔的tr响起,跟罗斯伯格说了一长串。
第21圈,罗斯伯格竟然还没有节制驾驶,又追近了老汉0.2秒。
不过第22圈,罗斯伯格还是降低了速度,这让维特尔一圈追近了些。
然而此时维特尔的轮胎也用了将近十圈,寿命也过半了。
看看前排的情况就知道,从最初的1分37秒圈速降低到了1分38-39秒,甚至到1分40秒去了。
这让吴轼和kii在不断追近,刚刚跑了五圈的中性胎,温度极佳,正好处于性能高峰期。
第23圈,吴轼就已经追近到维特尔身后7.6秒的位置,不过很快他就在控制速度了,方便更好的管理轮胎。
“维特尔和罗斯伯格的斗争不会那么轻易结束,你需要维持住你的状态。”乔纳森在tr里说道。
“cpoy。”
威廉姆斯队内tr被导播选择性播放出来,等到同传翻译后,飞哥说道:
“看来吴轼还是瞅着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