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很多人盯著的是非之地。你要记住,快固然重要,但稳,才是根本。尤其是在人事和资金问题上,要格外谨慎,程序一定要走到位,经得起任何审查。”
郑仪最后叮嘱道,语气意味深长。
“是!秘书长,我一定牢记!”
陈默起身,郑重告辞。
看著陈默离开的背影,郑仪眼中的锐利慢慢收敛,重新变得沉静。
他拿起內部电话,拨通了组织部孙梅的號码。
“孙部长,是我,郑仪。”
“关於城投集团紧缺专业人才引进的事,陈默那边近期会拿出一个方案报过去。我的意见是,特事特办,打破一些常规限制。只要是有真才实学、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待遇、编制都可以灵活处理。这件事,还请你那边多支持,儘快上会研究一下。”
电话那头的孙梅,语气一如既往的谨慎而恭敬,表示会“认真研究”、“儘快办理”。
郑仪掛断电话,手指在通讯录上滑动,最终停留在“刘卫东”的名字上。
他沉吟了片刻,却没有拨出去。
这位副书记,最近似乎过於安静了。
安静的,有些反常。
他转而打给了张林。
“市长,城投集团那边遇到些阻力,尤其是规划层面。我的意见是,政府这边可以召开一个专题协调会,把规划、国土、建设、財政等部门都叫上,统一思想,明確要求。城投集团的项目,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项目,必须一路绿灯,不允许任何人设卡刁难。你这个市长,该发火的时候,也要发发火嘛。”
张林在电话那头连声应承,语气甚至带著点兴奋,似乎很乐意去扮演这个“发火”的角色。
张林显然完全领会了“该发火的时候也要发发火”的深意。
这不仅仅是为城投集团扫清障碍的指令,更是郑仪代表市委,默许甚至鼓励他这位代市长展现权威、树立威信的明確信號。
对於一个急於“转正”的代市长来说,没有比这更美妙的支持了。
张林放下电话,脸上还残留著与郑仪通话时热情的笑容。
他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笔挺的西服领带,身体向后靠在宽大的真皮座椅里,一种难以言喻的舒坦和意气风发之感,从心底里油然而生。
摆脱了四海集团那摊烂事和潜在的污名牵连,最近真是诸事顺遂。
尤其是刚才郑仪这个电话,看似是布置任务,实则意味深长。
“该发火的时候,也要发发火嘛。”
这话从郑仪嘴里说出来,分量可就太重了。
这哪里是简单的安排工作
这分明是市委方面,或者说,就是郑仪本人,已经认可了他这位市长的权威,默许甚至鼓励他去“立威”了!
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他张林这个“代”字,恐怕真的戴不久了!
上面已经用这种方式,默认了他作为明州政府一把手的地位和权力。
只要把郑仪交代的这几件事办好,尤其是把城投集团这面新旗帜竖起来,摘掉那个“代”字,还不是水到渠成
想到这一点,张林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每一个细胞都在雀跃。
还有陈默那个小子。
想起陈默,张林嘴角不由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年轻人,就是会来事。
自从当了那个城投集团的董事长,非但没有丝毫骄纵,反而比以前更加尊重自己这个市长。
每次来匯报工作,都是姿態摆得极低,口口声声“请市长指示”、“听市长安排”,遇到重大项目决策,哪怕明明可以直接报给郑仪,也必定先来自己这里走一趟程序,充分体现了对他这个政府主管领导的尊重。
这让张林心里非常受用。
能力强,懂分寸,知进退,这样的年轻干部,谁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