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很爱捉弄人,你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越是不信邪,越是邪得厉害。对于中国足球这个倒霉孩子来说,“打平就出线”和“恐韩”一样,都是一道很难战胜的诅咒。
中国足球面对这种打平就可出现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可是要取得满意的结果却总是那么难:
1980年,年维泗所率领的国奥队冲击莫斯科奥运会的入场券,在最后一场对新加坡时,他们只需要打平就可以出线。可结果那场比赛国奥队全场三十几次射门无一得手,换来的却是对手唯一的入球。成为“打平出线”噩梦的开始。
最著名的一次就是1985年5月19日晚上,中国球迷第一次体会到了被对手在自己家门口庆祝小组出线的那种憋屈与愤怒,尤其当那个庆祝的对手仅仅是我们眼中弱不禁风的香港队。在那场打平便可出线的比赛中,中国队在场上急于一口吞下对手,显得非常急躁。上半时香港先入一球,中国队李辉扳平比分,下半时中国队球门再次洞开,最终在打平即可出线的情况下只能面对1-2的败局。
在香港队在北京欢庆小组出线的同时,激动的球迷也在球场外制造了混乱。
这是中国球迷第一次体验到了面对打平即可出现却刹羽而归的痛苦,有人将著名的抗日歌曲《九?一八》改成了“5?19”,唱起了“5?19,5?19,从那个悲惨的时候”可见这场意外的输球带给人们的震撼。在打平即可出线的情况下,浮躁的国人却一片“必须大胜”之声,最终害了耳慈心软的曾雪麟。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黑色9分钟,一届奥运会率队冲击的主帅是徐根宝,他“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的誓言不能掩盖韩国人给中国足球带来的黑色九分钟的耻辱。预选赛亚洲六强战中。中国队2∶1日本,0∶1卡塔尔,3∶0巴林,1∶0科威特,最后一战打平就可出线。但在1992年1月30日这一天,中国足球史上“黑色九分钟”的悲剧上演了。中国队在开场9分钟内被对手连灌3球,最终以1∶3负于韩国队,从此以后,中国足球也患上了“恐韩症”。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兵败吉隆坡,戚务生率领的中国队以4∶2胜哈萨克斯坦,1∶1平沙特,最后一战又是在打平即可出线的情况下,以0∶3负于韩国队,中国队再次被“恐韩症”击倒,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失去了进军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机会。
2004年,哈里?汉所率领的国家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只要打平伊拉克就可以出线进入十强赛,但最终0∶1败北,最后一轮尽管7∶0大胜中国香港,但仍被西亚兄弟算计小分,痛苦告别。
接下去悲剧成了朱家军在2007年亚洲杯的灰色:老朱口中号称“史上最强”的这支中国队,依旧败给了“诅咒”。
如果2010年的春天属于中国足球,因为那个3:0的美梦,恐韩在32年后的终极,但是打平出线却是一种背负的咒语。
一道坎酿造的悲剧,中国足球31年“打平出线”噩梦。
我们都是无神论者,我们不信邪,我们也不信诅咒,可为什么类似的“悲剧”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到底是哪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着比赛的结局?
按实力来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