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了工业革命以来的最佳水平。
“息壤”
环境控制系统已覆盖全国所有区域。
在北京街头,p25常年保持在个位数;在曾经荒漠化的西北,森林已然大面积的覆盖百分之八十的戈壁沙漠。
更令人惊喜的是“乾坤”
农业系统的突破。
垂直农场里,经过基因优化的粮食以及各种蔬菜可实现一年十熟,亩产更是达到传统农业的五十倍。
随着科技爆炸式展,传统的社会结构也在悄然变革。
在教育领域,“文渊阁”
知识库与“伏羲”
个性化教学系统结合,实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为自己量身定制的成长路径。
在经济领域,物质极大丰富使得“按需分配”
在基础生活资料领域成为现实。
数字人民币与贡献度积分并行的新经济体系,让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尊严的生活。
最深刻的变化生在国际层面。
曾经的国家界限在科技鸿沟前逐渐模糊,全球过13o个国家自愿加入“人类命运共同体”
框架,接受中国在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引领。
深夜的炎黄集团顶楼,张诚审阅着“文明跃迁评估报告”
。
报告显示:中国在量子计算、聚变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十二个关键领域的领先优势持续扩大;全球顶尖科学家移民中国的数量同比增长38o;“灵境”
虚拟宇宙的日活跃用户突破35亿。
他特别关注到一条数据:全国居民平均每日工作时间降至3小时,而投入到科技创新、艺术创作和社区服务的时间大幅增加。
“当生存不再是生活的主题,”
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文明才能真正开始探索存在的意义。”
批准“深空探测二期工程”
时,他添加了一条备注:
“重点搜寻地外文明痕迹——是时候让人类在宇宙中寻找同伴了。”
晨光中,金城市民李薇在家中醒来。
“女娲”
健康系统自动为她做好体检,推荐了最适合今日身体状况的早餐。
餐后,她通过“灵境”
系统参加火星殖民地的城市规划会议——作为一名顶尖的建筑师,她同时负责着三个外星城市的设计。
下午,她在社区的“创客空间”
与来自古巴和巴基斯坦的伙伴调试新型生态建筑材料。
傍晚,她带着刚刚度过15o岁生日的母亲,乘坐真空管道列车去北京观看京剧。
睡前,她收到“伏羲”
系统的通知:她提出的“量子艺术”
理论模型已被采纳为星际通信的备选方案之一。
在社交媒体上,她写道:
“这是一个每个人都能参与创造历史的时代。”
这一刻,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世界的一部分,而是成为了人类文明向更高级形态跃迁的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