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依次进入检测装置时,初弥一遍观察四周,一边思索烛婆婆的话。
刚下车时,列车提过这个景点的名称为“美味的原始汤”。
初弥对原始汤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原始汤假说是生命起源假说之一。
假说的基本内容指的是所有生物都起源于生存在原始汤周围的原胞。
而原胞则源于原始汤。
在几十亿年前,星球上并没有任何生物,原始大气中充满了甲烷、氨、氢气等气体。
这些气体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形成了不同的有机小分子。
有科学家用电火花穿过类似于原始大气的成分,发现甲烷中的碳发生了15%的迁移,简单来说就是碳链发生了变化,由单个碳变成了多个碳。
这些新生成多碳的有机小分子里包括了四种氨基酸、氰化氢、甲醛。
而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甲酸则可能与组成RNA的核糖有关,氰化氢则可以进一步形成腺嘌呤。
简而言之,原始汤就是蕴含着原始蛋白质分子、核酸分子,可以进一步形成不同生命的奇特小水潭。
可以简单粗暴地把它当成构成生物体最重要的物质的堆积体看待。
但按照她对原始汤这个名词的解释,和美味并不沾边。
美味的这个形容词和原始汤搭配在一起,在初弥眼里和DNA尝起来嘎嘣脆没什么区别。
硬要理解也不是不行,但不管怎么理解都怪怪的。
而烛婆婆那句“当你接受原始汤的条件,被原始汤感染的那一刻开始,你就是异变种”,让初弥对原始汤这个名词又产生了新的疑惑。
她不确定烛婆婆是将原始汤拟人化了,还是说烛婆婆口中的原始汤,像人类一样,具有独立的意识。
如果是前者,那原始汤更像是一种病毒,一种细菌,比较容易理解。
如果是后者,那所谓的原始汤,与她所知道的原始汤就不是同一纬度的东西了。
那可能将会是一种全新的、她在所有书籍上都没有阅读过的,需要构造新的图式去理解的“生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