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的日子,像被拉慢了的胶片。蝉鸣依旧聒噪,阳光炽烈得晃眼,巷子里的老槐树却显得格外悠闲,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的光影。叶凡和方可儿每天都要在树下待上一阵子,有时是并排坐着啃西瓜,有时是肩并肩翻看旅行攻略,日子过得缓慢而踏实。
“你说通知书会不会一起到?”方可儿咬着西瓜,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淌,她赶紧用手背擦掉,眼睛却盯着院墙上的邮箱。那是个掉了漆的绿色邮箱,锁都锈住了,却成了两人最近最牵挂的地方。
“应该会吧,”叶凡把自己的西瓜递过去,“我的分比你低几分,说不定你的先到。”
“才不会,”方可儿把西瓜推回来,“你最后一道物理大题肯定做对了,我看到你交卷时笑了。”
叶凡笑了笑,没再争辩。其实他也没把握,但看到方可儿笃定的样子,心里便踏实了许多。他拿起旁边的青岛地图,指着栈桥的位置:“我们先去这里,早上五点看日出,然后去吃海鲜饺,下午逛八大关……”
“还要去五四广场看灯光秀,”方可儿抢过地图,用红笔圈出一个点,“我同学说晚上特别漂亮,像撒了一地星星。”
两人凑在一起,对着地图指指点点,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地图上,把那些地名都照得暖洋洋的。巷口卖冰棍的大爷推着车走过,铃铛叮铃铃地响,带着夏日特有的清甜。
“吃冰棍吗?”叶凡站起身,“我请你,绿豆的。”
“好啊。”方可儿跟着站起来,手指不自觉地摸了摸无名指上的玉兰戒指——这些天她一直戴着,连睡觉都舍不得摘。
冰棍的凉意驱散了些许暑气,两人坐在槐树下慢慢吃着。叶凡看着方可儿嘴角沾着的绿豆沙,像只偷吃的小猫,忍不住伸手帮她擦掉。指尖触到她的脸颊时,两人都愣了一下,空气里忽然多了几分微妙的甜。
“对了,”方可儿低下头,声音有点小,“我妈说,等通知书到了,要请你家吃饭,就当……谢谢你这阵子帮我补习。”
“应该是我谢你才对,”叶凡笑着说,“要不是你天天盯着我做题,我肯定考不了这么好。”
“那我们就互相谢谢。”方可儿抬起头,眼睛亮闪闪的,像落了星星。
日子一天天过去,邮箱依旧空荡荡的。巷子里的邻居见了他们,总会问一句:“通知书来了吗?”两人每次都笑着摇头,心里却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
为了打发时间,叶凡开始帮家里干活。他跟着父亲去市场进货,搬箱子、记账,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觉得格外充实。方可儿则在家学做饭,有时会端着一碗刚炖好的银耳汤送到叶凡家,说是“练习手艺,等去青岛了给你做”。
那天傍晚,叶凡刚从市场回来,就看到方可儿站在他家门口,手里拿着一个信封,脸色有点白。
“怎么了?”叶凡心里一紧,赶紧跑过去,“通知书到了?”
方可儿点点头,把信封递给他,声音有点抖:“是你的……南方理工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