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孔庆文当成了自己最大的敌人,对于敌人,绝不能心慈手软!
“但是我要告诉你,如果你不炸船,新四军就无法得到这批货,”孔庆文的胸膛在剧烈地起伏,周红手里燃烧着的炸药包的导火索让他心急如焚。孔庆文的这句话让周红冷静了一些,他绝不会冒然说出这种话来,周红不禁想起了孔庆文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你到底是什么人?”
孔庆文的表情严肃得让周红感到了压抑,她从没有见过孔庆文有过如此庄严、坚毅的表情。“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孔庆文的这句话触动了周红,不错,如果孔庆文真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卖国贼,当他得知了自己军统的身份,他是不会为自己隐瞒的,周红的食指慢慢松开。
“快,没有时间了,请你相信我,”孔庆文伸出了他的手,“快给我!”周红周红把炸药包又扔在了地板上,她手中的枪始终指着孔庆文,“如果你骗我,我会让你死!”她一转身就冲出了船舱,噗通一声跃入湖水中。
孔庆文来不及喘息,他只是看了一眼燃烧着的导火索,就也冲出了船舱,的确没有时间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起,整条大船的尾部被炸得粉碎,整条船立即被灌进了水,摇晃着、倾斜着,很快就没入了水中,那湖水已经被血殷虹了。
高桥绝望地看着慢慢沉默的大船,他不知道该如何向影佐祯昭讲述。其实高桥根本就不需要讲述,当太平渡第一声枪响的时候,淮安城里的影佐祯昭就已经接到了报告,他于是就有了一种隐隐约约不详的预感,他一直站在一张挂在墙壁上的巨大地图前,直到太平渡的最后一声枪响。
正如孔庆文所预计的那样,当大船载着四大箱化学武器缓缓沉没的时候,湖水里的新四军战士就用抓钩锁住了木箱,木箱再大的重量在新四军战士坚强的意志下,也显得并不再笨重。聪明的战士们竟然想出了一个绝佳的办法,水性极好的战士们硬是把四个箱子拖到了芦苇荡中,那里有几只很小的舢板,绑紧木箱的抓钩另一头搭在了船帮上,小舢板快速地划动起来,任何人也想不到,在芦苇荡中的这几条小舢板下竟然挂着惊天的秘密,那不是秘密,是千千万万中国同胞的生命。当岸上的高桥陷入绝望的时候,小舢板已经消失在晨曦之中。天,亮了!
整个战斗仅仅持续了四十分钟,据史料记载:1943年年末的一个拂晓,在洪湖地区的确发生了一场规模并不大的战斗,交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并不是很多,日军的伤亡数字是六十余名,新四军的伤亡数字是近两百名。笔者再也没有查到过关于这场战斗更多的真实资料,所知的琐碎信息也是从吴玉普(化名)老人的回忆录中看到的。也许这场战斗在八年的抗战史诗中并不起眼,但那本回忆录中清晰地记载了两个词,一个是“化学武器”,另一个就是“太平渡”,还有一个人名,孔庆文的原型。
让我们再回到那片焦土上,在笔者看来,如果那批化学武器真的被运用于战争中,其后果不言而喻。一名像孔庆文这样的红色特工的作用就在于此,一份白鸽密码,让长沙会战第四次战役以中国人的胜利而告终;一个铤而走险的计划,让一批化学武器落入正义的手中,挽回了千千万万同胞的生命。
写到在这里,笔者想说一些题外话。在对本部《赤网》历经半年的写作中,有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也有人提出了诸多的质疑。在此,笔者要说的是,红色特工在许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出现,甚至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潮流,其中也不乏上乘之作,但是笔者之所以写这部书,并不是想跟风分羹,而是对已有的此类作品大感遗憾。在笔者看来,红色特工绝不仅仅是传递一个情报,巧取一份密码那么简单。在那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组织上花费了如此大的精力和时间在敌人的胸口上插进的这把钢刀,其作用的发挥远远不限于此。在很多历史纪实中,孔庆文这样的红色特工面对的是险恶的龙潭虎穴,在任何情况下,哪怕是得不到上级的任何帮助下,他们都要独立完成任务,除了得到情报,他们还要执行刺杀、营救、破坏等等任务,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