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遵神谕!属下万死不辞!”淌偌旺心头一凛,立刻躬身领命,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
翌日,紫禁城,钦天监。
淌偌旺换上了一身光鲜的官服,以“精通西学”的学者身份出入宫廷。
他举止得体,谈吐风雅,与钦天监的官员们探讨着西洋历法、天文星象,言语间充满了对大清皇帝的恭维和对西方“奇技淫巧”恰到好处的自夸。
然而,他眼角的余光,却如同最狡猾的毒蛇,无声地扫视着翰林院方向。他感知着空气中那若有若无、如同巨龙蛰伏般的华夏气运波动,心中暗自盘算。
深夜,万籁俱寂。
淌偌旺回到隐秘的住所。他并未休息,而是从暗格中取出一件造型奇特的仪器——主体似罗盘,却镶嵌着数颗切割完美、内部仿佛有星云流转的水晶。他小心翼翼地将仪器置于窗边,对准星空。
随着他口中念诵起晦涩的音节,指尖在仪器上快速点动。
仪器上的水晶依次亮起幽蓝的光芒,内部仿佛有无数细小的星辰在按照玄奥的轨迹运行。一道微不可察的、如同精神涟漪般的信息流,无声无息地穿透屋顶,射向深邃的夜空。
信息流中,包含着今夜观测到的“紫薇帝星”(象征皇权)的异常暗淡与偏移轨迹,大清新历法修订中几个关键参数背后隐含的推算玄机,以及清廷高层对西方天文历算技术的真实态度——是警惕排斥,还是暗藏接纳之心?
这些情报,被他以犹神教特有的精神秘法编码,通过这台短距星象通讯仪,发送向遥远的、位于罗洲的神庙接收节点。
光屏画面快速流转。
盛世之下的暗流汹涌。乾隆年间,为了彰显文治,弘历皇帝下旨编纂旷世巨著《四库全书》。
这部旨在网罗古今典籍的庞大工程,自然需要借鉴被誉为“典籍渊薮”的《永乐大典》。
翰林院的秘库被一次次打开,《永乐大典》的珍本被小心翼翼地取出、誊录、校对。无数饱学鸿儒日夜伏案,墨香弥漫。
然而,浩大的工程背后,是难以想象的巨大利益与监管的疏漏。
当《四库全书》的最后一册被恭敬地送入文渊阁后,失去了“护身符”价值的《永乐大典》珍本,命运急转直下。
贪婪的蛀虫开始蠕动。负责保管、誊录的官员,监守自盗者不在少数。十两银子一册!这个在当时堪称天价的数字,点燃了无数贪婪的欲火。
珍贵的典籍被偷偷带出宫墙,流入黑市,最终被那些早已虎视眈眈、手持重金的西方“收藏家”和犹神教秘密代理人收入囊中。
华夏文明的瑰宝,如同决堤的洪水,滔滔不绝地流向海外。
一幅幅画面闪过:隐秘的交易在茶馆雅间、在当铺后堂、甚至在夜色掩护下的码头进行。
一册册承载着古老智慧的典籍,被装入不起眼的木箱,搬上远洋的帆船。纸页的翻动声,仿佛是无尽的叹息。
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