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赵羽,适时的露出些许不情愿,转而低头:“陛下,臣愿留在海州,继续防备倭寇,保海州四方百姓安康。”
所以,又要去海州了?
吏部侍郎出列,高声:“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一众文臣纷纷高声,宛如打了胜仗。
不对,这就是大胜!不管无知的武夫如何挣扎,终究还是只能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一直未曾下场的许慎再也忍不住,微微偏头朝着一个亲信使了个眼色。
那人立即出列,高声:“陛下,臣有奏。”
“启。”沐全忠立即开口。
“陛下,赵羽去岁年关将近之时,为海州百姓,未曾过年便匆忙前往海州,好不容易大胜而归...”
顿了顿,那人恭声:“陛下,三等伯赵锋仅育有二子一女,长子赵麟于仁兴36年已为国捐躯战死辽东,三子赵羽,如今又为国浴血沙场...然,据臣所知,赵羽已十八之龄,却还未成亲,膝下更无子女,还请陛下念及赵家香火不盛,垂怜。”
“陛下,为国血战者,不可寒其心啊。”
“陛下,倭寇业已肃清,倭寇世子更已被擒至帝都暂且关押神都府,倭寇已经掀不起风浪,还请陛下三思...”
大批大批的武将,立即迅速出列。
其中一部分人,是因为和赵家交好,还有一部分,不是他们和赵家亲近,而是...绝不能成为先例。
有功者还要去鬼地方受苦,今日退缩了,以后退不退?
一步退,步步退!
文官也不愿意了,纷纷开口:“陛下,蛮夷之所以是蛮夷,便是毫无道理可言,且赵将军都已经愿意前往海州...”
闹哄哄的,文武大臣,大有再度吵起来的趋势。
“肃静!”大太监沐全忠大喝。
文武大臣纷纷闭嘴。
虞帝淡声:“拟旨,升平倭将军赵羽为海州守备....”
文臣狂喜:“陛下圣明。”
许慎再也坐不住,亲自出列,急声:“陛下还请三思!”
“陛下,请三思。”赵羽几乎没接触过的镇国公定国公两位国公爷也坐不住了。
以赵羽的功劳,要留在地方也就罢了,甚至于区区一个守备就打发了?
守备乃正五品,不算区区?啊呸,区区守备,且还是破地方的守备,不是区区又是什么?
赵羽可不是苦哈哈的泥腿子出身!如今闹这么大...如果赵羽依旧还要留在地方,怎么也得一个地方总兵才不算弱了世袭勋贵的威风。
虞帝冷声:“急什么急?能不能耐得住性子?朕还未说完。”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