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事,他只是答应杜藤提出来而已,虞帝是否同意,和他袁稷无关。
虞帝则微微偏头看向杜藤...他也理解为何是袁稷前来了。
兵部兵部,管的就是兵马...杜藤作为吏部侍郎,并不适合提出新设一营。
察觉到虞帝的视线,虚坐的杜藤立即起身,恭声:“陛下。”
虞帝不语,只继续打量杜藤...看来,昨天杜藤的负荆请罪很成功啊。
成功得都来这里,请他新设一营平倭之兵了!
打量杜藤好一会儿,虞帝才开口:“杜卿,些许倭寇,纤芥之疾,值得如此劳师动众?”
杜藤微微吐气,正色道:“陛下,老臣虽即将乞骸,然陛下问起,老臣不敢欺瞒。”
“正如陛下所言,倭寇不过些许纤芥之疾,然而,就是这些许纤芥之疾,却能一直肆掠...臣不得不怀疑,沿海之地,必有倭寇之内应。”
“如若不然,老臣无法理解,些许蛮夷,凭何抵挡我大虞铁蹄?”
“于老臣看来,想来彻底清扫倭寇之患,唯有新设一营,令平倭兵马不受当地节制,如此,领兵之人方能毫无顾忌镇压倭寇之患,如此,方能彻底平复倭寇之乱。”
说完,杜藤低下头,似乎,毫无私心。
虞帝不语,只是沉思。
他知道,此事十有八九是杜藤为了让赵锋放手不再追究的条件。
却也听得出来,杜藤是在指,沿海的倭寇,和当地牵连太深,是不是真的蛮夷倭寇尚且难料,想要平复倭寇还沿海以安宁,就需要新设一营不被沿海之地桎梏。
杜藤之言,既是私心,也却是为了解决倭寇的公心。
应下?
虞帝越想,眉头越是紧皱。
一营....他承认,赵羽的确是有能力,但是,赵羽太年轻了,一个区区十七岁的少年,如何能担一营之兵?
关键时刻。
一直装聋作哑的袁稷不着痕迹看一眼杜藤,转而抬头:“陛下,臣,还有一言。”
虞帝压下思绪:“袁卿尽管到来。”
袁稷面容又变得严肃:“赵羽此子,臣倒也有过听闻,却是将门虎子,然,此子,太过年轻。”
“在臣看来,虽新设一营,然人数不可过三千之数,以免赵羽过于年幼难以指挥,最终一朝葬送。”
“其次...”
顿了顿,袁稷陡然眯眼,轻语:“其次,若赵羽能平复倭寇,一营兵马见血,便俱为老卒,待到他日我大虞北伐辽东之时...”
“哪怕那一营人马不多,然,或正可令赵羽携那一营兵马渡海直入契丹老巢,化作钉子钉死在契丹老巢,令契丹,首尾难顾。”
本还在考虑是否设下一营的虞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