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赵羽的吩咐,刘老七下意识担忧:“小郎君,我们接下来去哪儿?”
府外乱民猖獗,还不知是个什么光景呢。
“先去看看乱民有没有冲击府衙。”赵羽快步往后门走。
相比于正门前的临街大门...从后门的偏僻之处走更安全。
刘老七下意识跟上,又迟疑:“少爷,府衙那边的乱民必然最多...”
“民乱为何而起?”赵羽闷头赶路。
刘老七嘴唇动了动,低语:“陛下今年田赋新增三成,又新增前朝废弃的丁口税,用以策应军需,刁民们不愿卫国,竟嚷嚷活不下去了。”
赵羽脚步一顿,望天:“自去岁契丹犯辽东,边军十万大军溃败,我大虞税务就变得繁多,闹出民变的地方不少,然而,大多是各地乡绅组织,试图对抗新税。”
“只要乡绅还控制得住,就只是闹起来吓人,这也是我们之前选择回府避难的原因。”
说完,赵羽又摇头:“我赵家根基迁往帝都,在新安县只剩下些许仆从看护老宅,然而在这新安县,也依旧是三大望族之一,此番人人尽知我赵羽代父回乡祭祖,民乱就不应该,也不能波及我赵府。”
刘老七愣了愣,面容又变得骇然。
按照小郎君的说法,这是,失控了?
民乱,真的要演变成谋逆?
刘老七不由得怒骂:“那些贪心不足的官吏到底多收了多少税。”
他不是心疼百姓,而是惊恐自家小郎君的安危...再愈演愈烈下去,以小郎君的身份,如何能逃离这新安县?
少不得会被乱民贼子捉来祭旗。
赵羽又抬脚:“所以我们要先去府衙看看,试试能不能解决。”
刘老七变色,急忙劝道:“小郎君,这里不是什么边关重城,不如...不如老奴去打听,看看有没有小路能离开。”
小路是没有的,但是,如果城墙年久失修,或许会有“狗洞”之类的地方。
“大丈夫在世,自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当然,具体如何,先弄清楚情况再说。”赵羽继续往后门走。
这个大虞朝,很陌生。
赵羽对历史很不熟悉,只隐约记得,契丹取辽东,好像是宋....但是,这里不是宋,大虞的武将虽不如文臣,地位却也不似宋朝那般卑微。
还剩下的辽东被异族所取,好像是女真一举覆灭明朝好几十万大军?
不管这里对应的是宋还是明,都不重要...哪怕他的金手指看不到“忠心”这个数值,但是他能看到统帅武力谋略内政!
知人善用,不正是帝王之能吗?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