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月21日的金陵,寒意尚未褪去。码头上,一艘德国货轮正在做最后的启航准备。李宇轩站在岸边,与几位德国好友握手道别。
“李,再见了。”隆美尔用力握了握李宇轩的手,“希望下次见面时,能看到一个更加强大的华夏。”
李宇轩微笑着点头:“感谢各位好友和学长这几年的帮助。华夏的建军之路,离不开诸位的贡献。”
随着汽笛长鸣,货轮缓缓驶离码头。李宇轩望着渐渐远去的船影,心中感慨万千。这些德国好友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军事理念,更重要的是帮助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事教育体系。然而,随着北伐结束,外国好友的去留也成为了各派系博弈的棋子。
“主席,委员长叫您。”秘书戴雨浓的声音将他从思绪中拉回。
“行,这就去。”李宇轩整了整衣服,转身向总统府走去。
委员长的办公室里,炭火盆烧得正旺。见李宇轩推门进来,少东家难得地露出笑容,向他招手。
“景行来的正好。”委员长指着墙上的军事地图,“来看看这个。”
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各派系势力范围。最引人注目的是桂系控制的区域——从豫章经三湘直至荆楚,宛如一条长蛇,横亘在华夏腹地。
“桂系现在可是如日中天啊。”委员长用指挥棒轻点着地图,“李宗人坐镇江城,白冲禧驻守燕京,黄绍红掌控豫章。三地呼应,拥兵二十万之众。”
李宇轩细细端详着地图,眉头微蹙:“听说他们还收编了唐生资的旧部?”
“何止是收编。”委员长冷笑一声,“简直是全盘接收。唐生资下野后,他在三湘的部队几乎原封不动地归了桂系。现在桂系控制着两湖和广西,形成了完整的割据带。”
他转身走向办公桌,取出一份文件递给李宇轩:“这是最新的情报。桂系不仅在军事上扩张,还在两湖地区推行自己的政治体系,俨然国中之国。”
李宇轩快速翻阅着文件,越看越是心惊。桂系在两湖地区自行任命官吏、征收赋税、发行货币,几乎完全架空了金陵政府在该地区的权威。
“最让人担忧的是,”委员长压低声音,“他们与广东的陈济唐、云南的龙运都在暗中往来。若是这些地方势力联合起来...”
后面的话没有说下去,但李宇轩已经明白其中的严重性。如果南方各省形成联盟,刚刚实现的形式统一将名存实亡。
“你知道桂系为什么能如此迅速扩张吗?”委员长忽然问道。
李宇轩思索片刻:“北伐期间,桂系作战勇猛,战功显赫。而且他们很会把握时机,总是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
“不仅如此。”委员长摇头,“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套完整的干部体系。桂系注重培养本地人才,在他们控制的区域内,县以上的官员八成都是豫章人。这种同乡情谊,让他们格外团结。”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