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苏联,对于我来说有不一样的意义。”
他望着窗外练兵的士兵,语气沉了下来:“孙先生说,苏联是真心帮我们革命的。他们愿意给我们送武器,派顾问,还说要帮我们建军校。我得去看看,人家到底是怎么搞革命的。”
李宇轩没再多说。他知道蒋瑞元心里的野望——靠着苏联的支持,建立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不再受地方军阀的气。
几天后,莫斯科的红场迎来了这群来自华夏的客人。蒋锐元站在克里姆林宫前,看着广场上举着红旗游行的工人和农民,眼神里满是新奇。
“景行,你觉得莫斯科怎么样?”他问。
“还行。”李宇轩看着那些简陋却整洁的街道,想起柏林的繁华和纽约的喧嚣,这里的一切都透着股质朴的力量。
蒋锐元却摇了摇头,低声道:“不对,这个苏联居然是由工人和农民建立的政权。”语气里带着点难以掩饰的轻视,仿佛觉得“泥腿子掌权”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李宇轩在心里翻了个白眼:不是,你他丫的还看不起它?后面你被这种政权打的抱头鼠窜啊。
后来他偶然看到蒋锐元的日记,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里面赫然写着“俄人粗鄙,以工农为政,恐难长久,观其街市,远不如欧美之整洁,可笑也”。
“只能说不愧是你,校长。”李宇轩暗自腹诽,“你看不起他就算了,你丫的还写日记笑它。等将来人家帮你建了黄埔军校,看你还好不好意思笑。”
在苏联待了几个月,蒋锐元带着满脑子的“建军计划”回国,而李宇轩则利用这段时间,跟苏联顾问请教了不少军事训练的问题,还弄到了不少红军的操典。
时间很快就到了1924年1月19日。羊城的夜晚有些凉,李宇轩坐在国民党一大的会场外,手指紧张地敲着膝盖。
“唉,明天就是全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了。”他深吸一口气,心里有些发慌,“还有点激动啊,第一次参与到这么重要的会议。”
想想也觉得不可思议——他一个来自未来的普通人,居然能亲身见证国共合作的开端,能和孙先生、李先生这些历史书上的人物同处一室。
“不行,不能太激动。”他拍了拍脸,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你也是见过德国统治者、美国未来总统,外加国父的人了,不能露怯。”
会场里传来代表们的讨论声,隐约能听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字眼。李宇轩望着窗内跳动的灯火,忽然觉得,之前的迷茫和沮丧都烟消云散了。
不管大国计划里有没有华夏,不管前路有多少坎坷,至少此刻,有一群人正在为这个国家的未来努力着。而他,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能亲眼看着黄埔军校的蓝图变成现实,能陪着身边这个时而糊涂时而清醒的少东家,一起走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或许就是穿越而来的意义。
夜风拂过,带来远处军营的号角声。李宇轩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朝着会场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