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方云逸,眼神中带着一丝近乎谄媚的坚定。
“方公子知遇之恩,文翰没齿难忘!”
“日后定以公子马首是瞻,唯命是从!此番回京,一切但凭公子吩咐,绝无二话。”
在李文翰的连连保证声中,马车在官道上一路前行,官道愈发宽阔平坦,路旁的行人车马也明显增多。临近午时,一座巍峨雄城的轮廓,出现在地平线上。
远远望去,城墙高耸如山岳,绵延不知多少里,墙体由巨大的青黑色条石垒砌而成,历经风雨沧桑,显得古朴而厚重。
城墙上旌旗招展,隐约可见甲士巡逻的身影,在阳光下反射着金属的冷光。
南城门是京都四大主门之一,最为繁华热闹。巨大的包铁城门敞开着,分出了入城和出城的通道。
此刻,城门前早已排起长长的队伍,有满载货物的商队,有赶着牛车的农夫,有骑马佩剑的江湖客,也有装饰华贵的官家马车。
人声鼎沸,喧嚣异常。
守城的兵士数量明显多于寻常城池,他们身着统一的制式皮甲,手持长枪,眼神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试图入城的人,检查路引,盘问来历,秩序井然中透着一股森严。
方云逸在距离城门尚有百丈时,便已悄然下了马车,翻身上一匹普通的军马。
他依旧裹着那件宽大斗篷,帽檐低垂,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苍白削瘦的下巴。
李文翰的马车因为有钦差仪仗,倒是无需排队,直接驶向专用的通道。
一名守门校尉验看过李文翰的钦差关防后,立刻变得恭敬无比,挥手示意放行。
然而,当李文翰的马车顺利入城后,轮到方云逸以及韩烈等十几名护卫老卒时,情况陡然一变。
“站住!”
那名刚才还对李文翰毕恭毕敬的校尉,此刻却板起了脸,拦在方云逸他们的马前,目光扫过韩烈等人,“你们是什么人?路引呢?”
韩烈眉头微皱,但还是依规矩上前,取出已准备好、且加盖了乌山关镇守周将军印信的路引。
“这位将军,我等乃是北境边关的大乾镇北军,奉周将军之、命护送方云逸公子和钦差大人返京。”
“方云逸?”
那校尉接过路引,装模作样地看了看,嘴角却撇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哦,就是那个方家的……病……公子?”
他故意拉长了语调,带着一丝轻蔑。
“路引倒是不假。”校尉将路引随手丢还给韩烈,话锋一转!
“不过,如今京畿重地,戒备森严,尤其是北境刚经历战事,谁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