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村民排队:“来来来,先发钱!”
“这两天供过货的村民,在这里排队,不要挤!”
“要卖东西的村民稍等一下,先把前面的钱结清了,一会儿再看收不收东西。”
大家连忙喊道:“不急不急,先发钱,先发钱!”
甭管是供过货的,还是想要供货的,都乐意听到发钱两个字。
夏夏发钱及时,大家都高兴。
……
一字排开的三张桌子。
第一张桌子后坐的是陆阿婶,陆阿婶凭条子,还有自己的记忆,确认供货人和供货的明细、数量。
确认无误后,村民去第二张桌子。
第二张桌子胡大坐镇,他背后还有魏良和村里的会计。
“魏老三,你家两天供了六只鸭,目前市面上活鸭棚前价是六块钱一斤,到户价是七块钱一斤。”
“夏夏是在咱们村收的,本来应该按棚前价,但夏夏说给到户家,按七块钱一斤算,魏老三你有没有意见?”
魏老三使劲儿摇头:“没意见没意见,结现钱是不?七块行,可以。”
魏老三止不住地笑。
棚前价呢,就是说鸭贩子到村里来收,活鸭一斤只能卖六块钱。
到户价呢,也算是市场价,就是指魏老三要把鸭子送到顾客指定的地方,按现在的行情,活鸭一斤能卖到七块。
一斤贵五毛。
但村里养鸭的人都愿意卖棚前价。
这样方便。
要是送鸭子出去,送一趟就得一两个小时,要是多送两三个地方,一天的工夫就都耽误了。
养鸭子是个细碎活儿,每天都要把鸭子放出去吃水草和浮萍。
要是不放出去,在家一天饲料都要吃掉几百块。
时间就是金钱,这点魏老三很明白。
虽然夏夏要的量少了些,但毕竟是在村里,啥事儿都不耽误,他家孩子都能绑两只鸭子送过去。
在村里能卖到七块钱一斤,价钱又好,又不花时间。
魏老三情愿得很!
胡大欣慰地点点头。
就该这样,大家各让一步,互相捧场,村里才能发展好。
“六只鸭称下来一共三十八斤,七块一斤,就是二百六十六块钱,没意见吧?”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