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朝,桃丫正在做饭,杏丫跟黍哥儿在院子里洗衣裳,晒干菜。
林三娘每次下工,都会从庄子上带一些蔫吧的菜回来,据夏夏庄主说,这些菜都是卖不了钱,也不能做给客人吃的。
但是对于还没度过饥荒的大梁朝百姓来说,这些干菜也是好的。
每日里少则三五斤,多则七八斤。
杏丫一边翻晒着干菜,一边跟桃丫说话:“阿姐,你说那庄子上到底是个什么模样,这些菜都好好的,只是略微放了两天,就不要了?”
桃丫想了想说:“娘说了,庄子上的客栈开业了,这两天来的都是贵客。”
“招待贵客,肯定是不能用这些蔫了的菜的。”
“你想啊,娘有时候往城里送菜,是不是都是要现摘了,收拾好,一刻不耽搁地送过去?”
“送过去的时候菜带着露水才最好呢。”
“夏夏姐姐的山庄比城里最有钱的富户家还有钱呢,招待客人肯定要用最好最新鲜的菜。”
杏丫笑嘻嘻的:“那可太好了,昨天娘带了好些菜回来,咱们吃一些,剩下的晒好,留起来,要是今年收成还不好,咱们也有菜吃。”
桃丫一凛:“可不敢胡说,今年官兵都在城外地里守着,让牢里的人浇水、拔草、抓虫,谁要是敢采青,都要抓去打板子的,就是为了今年能有收成。”
马上到五月了,粮食还不到熟的时候,但是瓜果蔬菜能长起来,至少也能填个水饱。
黍哥儿不管那些,在晒好的衣裳和被套下面钻来钻去的。
要是有小虫子落在衣服上,他就伸手抓下来。
自从娘带了那老些布回来后,姨母跟荷花姨她们就一直做衣裳。
做成了的,就送去城里卖。
林三娘不去庄子上上工的时候,就会挑日子去张府一趟。
她如今认识张府的两个管事,在张管事和方管事面前都能说上话,精米白面和西棉布的衣裳都有销路。
卖了几次之后,家里的饥荒就解了,林三娘得了钱,也会花上两文钱,在集市上买几块饴糖,或者一把炒蚕豆,给几个孩子解解馋。
黍哥儿别的没记住,就记住了——
衣服好了=有糖/蚕豆/饼子吃。
因此,把这些衣服被套看得比什么都重。
三个小家伙在家里边干活边玩儿,桃丫正烧着火呢,忽然就是一个激灵,从厨房里冲出来。
“阿姐?怎么了……”
“山神娘娘说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