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黍哥儿认真照做。
桃丫和杏丫则是合理将布拉平,按照林三娘说的尺寸,用碳条在布上画出裁剪的线条来。
林三娘指点:“这三块布是要缝到一起的,两边都要留出半寸的余量来。”
桃丫杏丫不太明白,林三娘便让黍哥儿去外面捡个柴火棍儿来,用炭笔标注出来:“得这么多,才能缝上线。”
两人明白了,先拿黍哥儿的衣裳练手。
黍哥儿还小,马上天气热,他不出门,在家穿个两片式的衣裳就行,裁剪简单,收个边,缝几条布带子就行。
一晚上,姐俩尝试着做针线活儿,林三娘则是拿起一块浅色布料,正经做起了小孩儿的里衣来。
小孩衣裳里头都穿着肚兜,一是防风,怕肚子着了风,二是吸汗,小孩儿爱动,一会儿一身汗,肚兜要常换,还能用来擦擦背上的汗。
林三娘细细缝制,一直到三个孩子都睡了,终于缝出来一件。
东家小姐给的这个料子刚好能裁剪出一整块的肚兜样式,剩下的料子,林三娘给杏丫画了鞋面子。
往后两天,一家人便不怎么出门,专心在家缝制衣裳、鞋面,免得遇到街上的闲汉和地痞。
等到第三日上,黍哥儿的两片式夏衣,和杏丫的鞋子已经得了。
还不是穿夏衣的时候,但黍哥儿欢喜得不行,非要现在就穿在衣裳里头。
往日他都是穿的姐姐们的旧衣裳改的,他年纪小,并不挑剔。
但记事后,头一回得到专属于自己的新衣裳,黍哥儿还是异常兴奋。
相比于黍哥儿睡觉都要穿着新衣裳,杏丫反倒舍不得穿新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