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老人们有点懵:“这个糙米我们知道,大米少磨一两遍就行。”
“但这个全、全什么,是个啥?”
正好芳芳听说简星夏来村里了,一过来,听见这话,帮忙解释道:“就是不去皮的小麦磨成粉。”
芳芳说:“现在好多人为了健康,就不喜欢吃精米精面,就要吃粗粮。”
“乖乖,小麦不去皮,那多剌嗓子!”
村里的老人不解:“我们小时候倒是吃过,但后来也不吃了,我们自己磨面也舍得去皮,城里人都吃的富强粉、建设粉……”
有雪白滑溜的面粉吃,谁还想吃带麸皮的啊。
村里的老人不解,怎么这过了几十年,年轻人越活越回去了。
有芳芳佐证,简星夏的说辞没有引起什么波折。
倒是村里开小磨坊的老柴乐了:“还有要少磨两遍的啊?那可好,还给我省电了!”
大家起哄说让老柴加工费再便宜一点,顺便也同意了简星夏的要求。
简星夏便预定了一百斤糙米,和一百斤灰面。
山里地多,陆安村的村民习惯了自己种粮食,谁家不囤个两三千斤粮食,那都算犯懒。
简星夏这点儿量,大家也不抢,让胡奶奶供应了。
胡奶奶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好在村里还有些亲戚,平日里帮忙照顾着。
简星夏问价:“胡奶奶,你家的米面怎么卖啊?”
胡奶奶把简星夏拽到一边。
“谷子和麦子不值钱,外头来收才一块三,你自己拿去磨,奶奶托你买些东西,可行?”
胡奶奶满是皱纹的脸微微仰起,带着些难以启齿的神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