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秦渊和许思远就去了县城,找到了当地畜牧局的专家咨询养鸡的事情。
专家听了他们的计划,非常支持:“你们这个想法很好,不仅能解决孩子们的营养问题,还能带动农村的产业发展。我们畜牧局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免费培训养殖人员。“
“太好了,“秦渊说道,“那请您帮我们设计一个详细的方案。“
“没问题,“专家说道,“我明天就去石头沟小学实地考察,然后给你们出一个完整的方案,包括鸡舍的建设、鸡种的选择、饲料的配比、疫病的防治等等。“
“谢谢,“秦渊握住专家的手,“真的太感谢了。“
秦渊和许思远忙碌了起来。他们和专家一起实地考察,确定了鸡舍的位置和规模;他们联系了建筑队,准备开工建设;他们在村里招募了一个养殖管理员,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农民,有多年养鸡的经验。
同时,秦渊还联系了基金会总部,汇报了这个项目。
许建业在电话里非常兴奋:“秦先生,你这个想法太好了!不是简单地捐款捐物,而是帮助学校建立自己的造血机制。这才是真正的扶贫,真正的帮助。“
“谢谢许先生的支持,“秦渊说道,“这个项目需要五万的初期投入,后续每个月还需要一些运营资金。“
“没问题,钱立刻打过去,“许建业说道,“而且,我觉得这个模式可以推广。如果这个试点成功了,我们可以在其他贫困学校也建立类似的养殖场。“
“我也是这么想的,“秦渊说道,“一个学校一个养殖场,让每个孩子都能吃上鸡蛋,都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好,就这么办,“许建业说道,“秦先生,你放手去干,资金方面我全力支持。“
一周后,石头沟小学的养殖场开工了。
村里的男人们都来帮忙,他们搬运砖头,和泥浆,搭建鸡舍。虽然他们不富裕,但他们知道这是为了孩子们好,所以都很卖力。
孩子们也来帮忙,虽然他们做不了重活,但可以递递工具,搬搬小件的东西。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校长,以后我们真的能每天吃到鸡蛋吗?“有个小男孩问道。
“是的,“刘校长笑着说道,“等鸡舍建好了,鸡养大了,你们每天都能吃到鸡蛋。“
“太好了!“孩子们欢呼起来。
鸡舍建成的第三天,第一批鸡苗运到了。
这批鸡苗是从县里的养殖基地购买的,一共两百只,都是优质的蛋鸡品种。运送鸡苗的卡车开进学校时,所有的孩子都围了上来,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兴奋。
“哇,好多小鸡啊!“
“它们好可爱!“
“它们什么时候能下蛋?“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负责管理养殖场的老李头笑呵呵地说:“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