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那时的广成子,毕竟还没有什么经验,对变动后的战神殿了解也不深。
因此,共工氏只是短暂地在外面晃悠了一圈,就又被战神殿接引了回去。
不过广成子一点也不失望,甚至还很欣慰。
如今,他已经掌握了将人从战神殿内释放出来的方法,接下来,只需要多尝试几次,迟早能摸清战神殿全部的接引规则。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只是过程并非是他预想的那样一帆风顺。
诚然,战神殿的规则被一点点地试探了出来,但因为广成子从始至终,都在用共工氏作为实验体,以至于共工氏一次又一次脱离战神殿,重新立足于大地之上。
上古时期的仙人,对于意象的利用,可以说是比之已出现较为完善的炼器术传承的封神时期,还要完美。
他们并非是将意象炼制成法宝,而是直接将意象融于己身,练就独一无二,威能强横的仙躯神体。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意象与自身的联系加强,在自身死亡之前,其他人几乎没有可能撬动相对应的意象。
而意象能够发挥出来的威能,也极大增强。
至于说坏处。
凡事都有两面性,就拿取暖做饭时的薪火,与夺走家人生命的火灾来说,这两者凝聚出来的意象,皆为火之意象,可却是截然不同的两面。
而修炼火之意象的人,并无法做到单独凝聚火之意象好的一面。
这也就使得,将意象融于自身的仙人们,身体往往都会发生畸变。
好一些的,还能保持人的模样,严重一些的,或许就真的变成了某种怪物。
就像是昔日追随共工氏发起叛乱的大将相繇,凝聚意象之后,其自身就变成了一只有着九个脑袋的怪蛇。
若只是如此也就罢了。
上古时期的仙人,重新塑造身躯的手段,还是不少的。
再不济,也能让自身看起来正常一些。
但问题是,凝聚了神躯后,因某种意义上,自身已成了对应意象的化身,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部分力量,会不由自主地泄露出来。
具体是什么表现呢。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女魃。
身为黄帝的女儿,又在涿鹿之战立下赫赫战功,就是因其凝聚了旱灾意象,所过之处,赤地千里,最终被发配至赤水之北。
共工氏亦是如此。
因背负恶名,他原本的水之意象已然失衡,蜕变为了恶水。
何为恶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