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盐法”据说就是文帝于梦中而得,众所周知,自大梁统一七国以来,大梁的海岸线就增加了不少。
再也不是没有海的地方了,大梁的盐主要来源有三种,池盐、井盐,以及海盐。
其中海盐是牢牢占据首位,其次就是池盐。
海盐产量最大,分布最广。
其实这里还是得稍稍感谢一下我们发明了海盐的老大哥宿国,要不是他们咱大梁后来哪来的海盐,哪来的那么长的海岸线。
大梁提取海盐的方式煮海水,煮海水就不可避免的需要一个东西—柴火。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第一位,就可知柴的重要性。
况且古代的冬季可不像是我们现在的冬季,像我居住在南方城市,冬季最低气温那也只有零下几度罢了。
但在冬季,南方也是相当冷的,况且在文帝登基之前也还未棉花,保暖主要靠棉衣。
这个棉衣可不是棉花的那个棉衣,像是富贵之人,棉衣里面填充的主要是“丝棉”
而平民百姓的棉衣填充物主要是麻絮、芦苇花、柳絮,稻草等等之类的。
每每冬季死伤无数那是真的,上山砍柴之类的也别想,在大梁有树木之山是属于大梁,私自砍柴乃重罪。
据说这棉花也是陛下“机缘巧合”得到的,很多的大家都曾猜测文帝到底是有没有梦见神明,或者是遇到神。
梁史上关于文帝梦遇神明其实不是文帝朝的史官所记载,是后来的史官给文帝加上去的。
算是光环的一种?毕竟从古至今皇帝也不少,但只有文帝“得遇”神?
盐啊,可是个好东西,更是暴利的好东西。
比之粮只会有过之而不及也,粮那是好歹有官府进行调控】
说到古代的冬季,秦泽是真的深有感触。
要不是他穿越过来的身份是个皇子,要是个普通百姓,说不定他冬季都被冻死了。
就算是冬季他穿着棉衣,那也是不敢随意的出去玩的,更不敢玩雪。
真的是老老实实的待在寝宫之中,半点不敢让自己受寒,不然依照他这小身板,受寒只有死路一条。
每每出去还得披上他的“貂毛大衣”
当然更让秦泽瞩目的是天幕提到的棉花,棉花虽说他们大梁应该也有。
但和后世那种产量高,品质优越,好种植的棉花可不同,后世的农作物都是经过培育的,选取各个优点。
而没有经过培育的可想而知,那简直是集缺点于一身。
就算是秦泽想起那后世的种种记忆,面对这种情况,真还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双手一摊,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