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收拾你,但可能把怒火发泄在我们身上。
他们突然觉得刚刚陛下的话没说错,你丫的要谏言,可以威逼,可以利诱,但绝对绝对不能想着以死谏言。
这对于皇帝绝对是禁忌般的存在,他们现在就挺想要掀开王子承的天灵盖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没办法现在他们已经被绑在一条贼船上了,已经开启的大船是没有办法再下去的。
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一个个的都要死谏,反正横竖都是一死,拼了!】
{六百六十六,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了}
{还记得当年王相的手下要以死谏言,这又来一个以死谏言的}
{我记得上次那个傻不愣登的好像是李牧官来着,好像是陛下真的砍了他的头。
这小王挺秀的啊,一点也不吸取一下前人的教训,还用这招逼迫文帝,这都是你老爹用剩下的。
不对,你老爹老王也不敢用这招啊,小王,你这学习的有点杂啊}
{估计是小王觉得上一个李牧官没他的作用大吧,而且他这一上,其他人不也得跟上,这好家伙得直接来了一把史无前例的大波以死谏言。
历史上搞出这个多人一块以死谏言的也就只此一位。
根据有名的历史学家分析,王子承就是走了一招坏棋,他的行为让文帝更加确信要铲除这些已经盘踞在大梁几十年的达官贵族。
也是导致王家至此衰落的一个转折点,本来凭借着王相与文帝的情分,王家辉煌的百年不成问题。
毕竟只要有文帝在,就不太可能对王家动手,现在好了,骚操作一搞,啥也没有了}
{唉,小王的脑子那是真的比不上老王,小王你就多学学赵京吧。
虽然我们总说赵京是赵小人,格外的看不上他那趋炎附势,狂吹风,说小话,暗中使绊子的种种行为。
但不得不说文帝是极为信任赵京的,而且赵京也得到了他想要的}
王相看着天幕,脚下一个趔趄,脑袋发懵,双眼一黑,差点就当场昏倒,幸而被封相扶了一把。
两人此时没有了以往的针锋相对,只有家中子弟不争气的惺惺相惜。
不过封相要比王相好上不少,至少他家的不少嫡长子出来站队。
相比于王子承的骚操作那可不是强了一星半点的,只要你真正的进入朝堂,你会发现有的时候站队、审时度势要比能力重要的多。
就比如封家,不是主人家亲自站队,而是让旁系子弟来,就算是文帝发怒牵连也牵连不到主家来。
而如果成功让文帝退让,有那四家吸引文帝的目光,他们封家自然是不甚起眼的。
成功了对他们封家更好,没出主力,却也能享受文帝退让的成果。
没有成功,也不会影响他们封家在文帝眼中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