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和群臣对视,嘿嘿,那是互相都知道对方的小九九。
我怀疑文帝早就偷偷的计算好了,第一次出海的规模不算大,大概是一万人左右。
至于出海的资金,感谢来自文帝、王相、封相、徐成,巴月……等一众官员的亲力支持,当然少不了的是全国各地的富商们。
一群富商们那是大喜过望,这可是皇帝做的买卖,居然能让他们也参与进来?
可以说第一次出海规模虽小,但资金却相当充足,且未对大梁国库造成负担,当然大头的还是皇帝的私库】
{没想到咱文帝就那么随口一说,真没想到徐丰他丫的真成了皇帝了}
{啊对对,做生意,和平解放,当初你也是跟哥几个(匈奴、高丽、百济……)这么说的,现在结果就是咱们一起都住进大梁家了。
恩,怎么不算是友好交流呢,都住进大梁了,虽然这一开始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家。
多好,邻居变成一家人}
{哈哈,对,出去做生意,出去交流,解放,翻译过来就是:不做就杀,顺便出去一趟让他们知道他们东边有个老大。
凡是见到老大统统得退,都得听老大的话,叫你往东不能往西}
{并且咱们的水手和船只那都是一等一的好,一等一的先进,水手选的都是有“三年及其以上航海经验”的。
船也是搭建了我大梁最先进的技术,抗风险能力一等一的好,绝不会有人想着打劫我大梁的船只的。
除非,他不要命了!}
{对对,优秀的三年从军经验,还搭载了大梁最为先进的火炮,谁敢来攻打大梁船只,一炮轰下去,命都没了}
{这一场“全资助力”啊,幸好大梁的经济各方面发展不错,不然一次次出海真的非常损耗国力}
{没吧,虽然出一次海确实需要不少的钱,但赚的也不少,还有来自大梁富商的投资和满朝文武的投资。
咱文帝可是带着他们一起赚钱的,但文帝不允许私人出海,有些贪心的商人想着自己出海,收益全归自己。
也不想想自己的能力,能比的上大梁朝廷的船吗?又不能装载火炮,虽说大梁武器对外碾压。
但重要是一旦被逮住私自出海交易,那可是相当严重的,这完全是“贪心不足蛇吞象”
跟着文帝混,只需要投入资金,等着分红就行,完全不用操心其他的事情}
{毕竟“商人重利”私自出海,就算是赚大法了,最后被逮住那钱也都归国库,全家又是被砍头}
他们就知道文帝怎么可能出海寻那什么徐丰?要是想要帮陛下报仇,他丫的早就报仇了。
小皇帝又不是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人物,他们走心的说一句,那文帝他就不是君子。
他都是皇帝了,想要报仇那还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