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那可是古代人士的偶像中的偶像,谁不想要和偶像有点联系。
只要成为贡士,参加殿试,只要参加了,不论名次,都是天子门生。
这把完全可以写进族谱里,开篇介绍自己“我是陛下的弟子,曾受过陛下的教导”
毕竟殿试是皇帝出题,怎么不算是陛下的教导呢?】
{咱文帝完全是做一步看三步,这么多的落榜生,甚至于屡次不中者,有些小产的家庭完全支撑不住,这不就方便了文帝的下一步动作}
{儒家有话说,儒家有这个经历}
{大梁考试院,一个独立于朝廷体系的存在,一个致力于为难所有的考生的存在}
{每每到考试季节,大梁考试院都会被拉出来痛批一顿,我淋过雨,就要撕碎下面人的伞}
{文帝几乎是最大程度的防止科举作弊,每一位考生想要参加必须先在所在的里提供报名资料。
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家庭背景,成员,求学经历等等内容。
每当通过一阶考试,考生的背景就会被重新查一遍,当一位考生走到殿试,并且考完,起码要经过七遍的背景审查。
每位审查人都要在考生资料上签字,但凡是发现不符者,立刻追查考生与责任人。
{县试、府试、院试由地方出卷,剩下的都是由大梁考试院出题,从出题到考试结束,其出题人除了能见到皇帝,能见到送饭的,其他人都见不到}
{即便是如此,文帝期间还是发生了几起科举作弊事件,牵连数百人,皆被流放,其家族五代以内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比之触犯轻微的律法还要严重,一旦被发现,即使是过了几年,依旧全部革职,而且还会被游街示众}
{游街示众、五代内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这个个都狠狠的戳在大梁众人心中,不仅仅名声丢了,全族的前途都因此葬送}
{还真的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狱,但就是工程量有点大,最忙碌的要数县试了,参加人士众多,还要审查资料。
一项大工程,也是出成绩最慢的考试,毕竟只有等他们审查完资料,确定无误才会下发。
毕竟一个不小心就要被砍头}
{每到考试,文帝都会望着国库叹气,毕竟底层的官员们确实很累,考试补贴也能激励他们努力。
文帝对巴月、治粟内史与对其他人简直是两副面孔。
对巴月、内史:嘻嘻,又来送钱的
对其他人:不嘻嘻,又来要钱的}
大梁百姓看着天幕,这科举考试竟是如此的难?
有些家里可以给点助力的,当个小官没问题的,这是真的不希望科举考试的出现。
本来不用什么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突然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就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