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记载:“程儒游于大梁,至东郡。
会邛都、象、越、西欧四国交兵,伏尸蔽野。
西欧以战殍投诸河,浮胔塞流;越、邛都效之,沿川腐骸相属,疫疠骤作,死者无算。
然四国犹不恤民瘼,频兴干戈,遂致邦本日削,黔首荼毒,易子而齩,疫疾复炽。
大梁以天朝之威敕止兵燹,乱乃平。
百姓稽首若奉神明。”
而在邛都、象、越、西欧中的史料记载,大多也是如此,夸赞大梁的大国风范以及程儒和的良善之心。
邛都、象、越、西欧:“儒和处处为我着想,我要感谢他”
赐予其金银财宝并且奉为上宾,程儒和多番推辞,更是让四国王室满意不行,就连程儒和走得时候都是被欢送走得。
一直到文帝日志得出现,才打破了人们一直以来对于程儒和得印象。
毕竟他能位列二十八昭勋阁,但单看他在梁史中得功绩似乎是不足以位列其中,这一直是考古学界得困惑。
直到文帝日志的出现,才知道“四国混战”压根就是他挑起来的。
骂名都是四国王室背了,美名都是他背了。
还记得当年论坛上东南地区的历史爱好者为“程儒和究竟配不配成为二十八昭勋阁”和全国的历史爱好者大战。
他们力挺程儒和的身影,如今网络上仍然有当年的印记。
现在不知那些力挺程儒和,说他人美心善的人怎么样了?】
{别问,问就是后悔,想当年,我也是崇拜程儒和的一员,还为他连夜大战三百回合。
现在都不敢重新登上那个网站了,害怕看到大家阴阳怪气的评论}
{真傻,真的,单知道程儒和跑去旅游,怎么就他刚好去旅游,刚好就发现“四国混战”了,世界上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而且最后得利的还是大梁,巧合的简直不能在巧合了,巧合到这种程度,一定是人为的}
{人美心善,程儒和,当时在文帝日志出来的时候,硬是凭借着东南地区的人民数量,挂在热搜前三的位置好几天,无人撼动}
{文帝:“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程儒和:“收到,臣马上去办”}
{想当初咱文帝也是个白心肠的,自从有了程儒和,底线不自觉地越降越低,对程儒和地忍耐度也越来越高。
自这件事后,文帝不轻易派出程儒和。
毕竟其他人还好,要么武力碾压,要么经济碾压,要么就是以大梁声望碾压。
没有一个人像程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