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这个大皇子还被我们后世人起外号“头铁”、“大孝子”话说也不知道是不是景帝认识到法家刑罚的严峻。
所以给大皇子请的老师是儒家的,而不出意外大皇子深受儒家的影响,经常和景帝唱反调。
景帝支持郡县制,大皇子就支持分封制,还多次在朝会上当众怼景帝,经常让景帝下不来台。
大皇子倒是头铁的娃,你这次不答应我,我就下次在进谏。
每每见到景帝,大皇子就会引经据典开始扯大道理试图让景帝赞同他的想法,每次景帝都会被大皇子气的直跳脚。
但能怎么办呢,这可是自己亲手带大的好大儿,就算是这样,也要继续宠下去
“怀瑾软弱,子不类我”这是景帝对大皇子的评价,景帝对大皇子是倾注了很多的感情和心血的。
他希望大皇子能长成他心中完美的模样,但很可惜大皇子明显是和他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景安九年,景帝将大皇子打发到边关还让陈宁大将军辅佐他,他是想让大皇子看看边关的人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想要击碎大皇子那不切实际的想法,嘿,你猜怎么着,大皇子反而更觉得是他们梁朝的刑罚太过严峻导致的。
其实这倒也不能怪梁朝刑罚严苛,梁朝外有强大的敌人匈奴、内有七国后人不断想要复国。
再者七国百姓并未彻底融为一体,多年的征战,梁朝的经济并不怎么样。
这也就导致景帝只能使用高压政策,因为一个不小心重新聚集起来的梁朝就有可能分崩离析】
大皇子倒是平和的很,他现在是完全卸下重担,搂住自己怀里的小胖墩。
以后的梁朝会在秦泽的带领下发展的更好,他是真心实意的高兴。
待在大皇子怀中的秦泽突然感觉到一阵恶寒,眯起小眼睛,有人在暗害我,看着沉思的皇兄,这家伙好像在想什么对我不利的事情。
他可不想每天累成狗,依照他的小身板完全扛不住奏折,所以,谢邀,这位子还是皇兄做合适。
群臣们听到天幕的话,也不由想起皇帝和大皇子之间的争吵。
两人倒好吵完后继续亲亲热热的,倒霉的是他们这群做臣子的,战战兢兢的,生怕皇上的火气冲着他们来。
【看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大皇子的地位稳如磐石,还有陈宁这个三十万大将军辅佐他。
压根就是立于不败之地,就算是他想造反登上皇位,说不定景帝都会说声“好”觉得这孩子终于有点像我了。
景安九年,景帝将大皇子派去边关并令陈宁辅佐,实际上已经在为大皇子登基做准备,谁知这一去,父子两再次见面就双双在地府了。
景安十年,景帝驾崩,景帝这一死,梁朝内的牛鬼蛇神都出来了,大皇子远在边关得到消息本就慢,
一道来自长安景帝的圣旨言:“不法祖德,不遵祖训,惟肆恶虐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