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加大推力,便可以让速度更快,载重更多。
可事实上,这其中自然是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单纯只是将龙啸隐身战斗机的发动机,安装在轰炸机上面。
甚至给轰炸机安装四台发动机,那么它的速度不仅快,燃油效率高,载重也更高。
但如此一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更多。
单纯的一加一等于二这种事儿,大家都会干,问题是,谁做出来了
比如原时空历史上,六代机好像就是三台发动机而已,难道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和莫斯科他们的科学家没想过这么设计吗
问题是技术层面解决不了呀。
道理是想通的,一个是给战斗机的发动机,另一个是轰炸机的发动机,二者之间的发动机技术区别非常大。
战斗机发动机以空中格斗能力为核心设计目标,强调高推重比、超音速巡航和机动性,技术结构是小涵道比涡扇和加力燃烧室。
轰炸机发动机则以远程战略打击为重点,注重大载弹量、长航程和低雷达反射面积,技术结构则是大涵道比涡扇,可以有加力燃烧室,但图160只有这么一款。
大部分轰炸机都没有加力燃烧室,因为不是每一架轰炸机都是叫图160。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图160战略轰炸机确实非常逆天,这也是为什么王多鱼想要搞来这款轰炸机的原因。
眼下吴寿通他们是按照参与到国产轰炸机项目的发动机研发当中。
主要是研究图22轰炸机发动机的技术资料,以及通过研究,看看能否直接将龙啸隐身战斗机的发动机进行修改,然后直接用在轰炸机上面。
吴寿通他们遇到的问题,则是更为细致的技术问题。
比如如何更改亚燃冲压发动机的几何结构可调性能、凸腔型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等技术问题。
王多鱼看着这些问题,陷入了沉思之中。
原时空的历史上,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现代客机的发动机,都是超大涵道比。
当时很多型号客机发动机的涵道比已经突破10:1,甚至超过12:1。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需要明白一个概念:什么是涵道比
所谓的涵道比就是涵道空气流量/核心空气流量。
用更容易理解的话来说,如果一个发动机的涵道比是10:1,那么意味着就有10份空气绕过核心机直接喷出去,而只有一份空气进入燃烧室燃烧。
涵道比越大,发动机越省油,噪音越小,而且还能让飞机的航程更远,那么这些都是现代客机最理想的发动机。
轰炸机也同样需要这种大涵道比发动机,但是轰炸机跟客机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推力要更大、噪音更小、雷达反射面积也要更小。
从技术层面来看,就非常难。
偏偏亚燃冲压发动机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这款发动机是没有涡扇的。
所以技术核心就卡在这里,动弹不得。
王多鱼思考过后,并没有解决实际上的问题,而是暂时搁置。
并且吴寿通他们提及的这些问题,其实也不需要马上进行解决。
因为提出问题之后,可以进行多方面思考,后续等到国产轰炸机开始设计时,再来慢慢考虑这些问题。
俄罗斯,莫斯科。
位于市中心区域的一家咖啡店内,塞梅诺夫跟努尔巴甘斯基一起喝咖啡。
“怎么样今天的咖啡好喝么”
“说实话还不错,我平时更喜欢喝速溶咖啡,因为这个速度快,同样也可以让我脑子更加清醒,这手磨咖啡的味道,嗯,更醇厚一些.”
听着努尔巴甘斯基的话,塞梅诺夫摇摇头。
对方明明是一名技术主管,但对于这些西方来的东西,却是颇为熟悉,而且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