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一次来的人,似乎是安东诺夫设计局的研究员。
亚历山德罗夫看到这些人的到来,心中感慨不已。
莫斯科似乎真的沉沦了。
但这一切,都已经跟他没有关系了。
他现在更希望能够尽早前往冰城,因为他已经收到了尼古拉夫他们寄过来的信件,那上面有很多照片以及希望他尽快来冰城的邀请。
相比较于伦敦而言,冰城跟亚历山德罗夫他们这些莫斯科人的适配度,直接拉满。
如果把冰城更名为osw,那么也不会有丝毫的违和感。
在尼古拉夫寄过来的信件当中,有不少尼古拉夫跟维克多奥列格等人的合影。
而这些合影照片的背景,要么是哈工大,要么就是科研机构门口。
不提其他,就说哈工大校门口,那一排排上百米宽敞的圃,就足以震撼到亚历山德罗夫了。
毕竟冰城这座城市跟莫斯科差不多,都是处在高纬度地区。
即便是五月份,但想要看到那么多的圃,还是需要费很多资金的。
更何况,根据尼古拉夫他们来信介绍,即便是冬季,哈工大也好,其他科研机构也罢,门口永远都会摆放许多圃。
这说明人家这些机构,那是真的不缺钱。
否则的话,在大冬天的时间里,那些盆只要放在外面,那必然会遭受风雪摧残,很容易就凋零了。
甚至在大雪到来的时候,更是如此。
除了这些之外,哈工大校园内外的游览观光照片背景里,亚历山德罗夫也看到了很多高楼大厦。
这说明在哈工大周边,有不少高楼。
那么多高楼,也说明这边的经济发达。
而不仅仅只是报纸上面报道的文字,写字楼的说服力更强一些,更能说明哈工大有钱,冰城这座城市发展得非常好,吃穿肯定是不愁的。
在如此整体都是积极向上的环境当中,那么科研环境肯定也不会差。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动力。
这句话,亚历山德罗夫是非常认可的。
“希望能够尽快通过我的申请吧。”
相比较于亚历山德罗夫,远在莫斯科大学的数学研究生瓦伊,他现在也面临着一个重大人生抉择。
瓦伊出生于一九六六年,今年已经二十四岁,刚刚拿到硕士毕业证书。
作为莫斯科大学的高材生,他应该是留在莫斯科这座城市发展才对。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应该是前往中央空气动力研究所工作,这是他被分配到的单位。
但是他现在接受到了他导师奥利尔阿卡迪的邀请,希望到时候七月份的时候,跟他导师一起前往冰城参加这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
除此之外,大不列颠的伦敦魔力研究所也联系他了。
要说瓦伊对莫斯科有什么认同感,其实还真没有。
但如果要说什么都没有,那也不尽然。
毕竟他就是在莫斯科出生的本地人,要是前往伦敦这样的异国他乡定居,说实话,他还是有些茫然的,内心深处是有些抗拒的。
可是当前的情况,他也非常清楚,不离开莫斯科的话,他可能会后悔。
就目前而言,他就应该离开莫斯科。
“我还是先去冰城参加大会吧,或许那边有吸引到我的地方呢”
瓦伊非常聪明,也懂得取舍。
虽然他现在对自己在莫斯科大学的生活感到非常失望。
但是他作出决定之后,就不会轻易再改变。
除了瓦伊之外,在莫斯科这里,每天都有不少人在为自己的前途而感到茫然。
当然也有更多人为自己的利益而争斗着。
比如克列奥帕特拉,他此时正在跟魔力研究所负责人马丁内斯进行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