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帅的嘉奖,此人便是肃卫内查司副司长、肃卫讲武堂大使兼参谋总部顾问郭仲亮。
原来在六月初,当楚军参谋总部看到西路联军参谋分部传来的辰州府攻略以后,郭仲亮在会议上就明确的提出了异议。
在郭仲亮看来,白虎右大营先占领辰州府南部的黔阳县没问题,毕竟黔阳县以南便是靖州的会同县,当时洪山海的靖州营正在会同县招兵买马,两军互为依托自然是好。
但郭仲亮不认同白虎右大营的第二步攻略,即先夺取黔阳县西北的沅州以后再兵分三路行进。
郭仲亮认为白虎右大营在拿下黔阳县以后就该兵分三路,一路去往沅州,另两路则北上夺取辰州府中部的辰溪县与溆浦县。
按理来说如此行进该更为合理,不过,当时连参谋总部的高参们皆表示行不通。
首先来说,当时控制辰州府中部与北部的乃是张献忠麾下的池诚,这池诚麾下不仅有近八千的老贼,且在辰州府能调动上万的地方豪族。
虽然龙襄的军情七科探知池诚在辰州府,是为了给入川的张献忠二十余万将士筹措粮草,且有传闻称池诚已经在准备率部入川的事宜,但他毕竟还未离开辰州府不是?
其次,于虎和白虎右大营的将士们就想着尽快占领他们的‘百年封地’麻阳县。
再有,虽然西路联军参谋分部长欧阳慕瑜在宝庆府因着‘齐头并进抢双关’的攻略,而被大帅唐世勋授予迄今为止楚军的第一份四星嘉奖令。
但那时的西路联军有青龙右营、白虎右营、山地右营与靖州营等,在制定战略部署时各营将领们尚能与参谋分部的高参们各抒己见群策群力。
可辰州府攻略的主力军却只有于虎的白虎右大营,而于虎麾下的将领们自然是无条件的支持大统领于虎的意见了。
即便欧阳慕瑜是西路联军参谋分部长,又岂能不照顾于虎与其麾下将领们的意见?
因此,欧阳慕瑜等西路高参们才拟定了这套辰州府攻略。
至于提出反对意见的郭仲亮,他只是提意见的参谋顾问而非决策者,况且他和参谋总部的高参们也清楚欧阳慕瑜等人拟订该攻略的原因。
若是一切正常顺利那自然是好,可惜于虎却带着麾下最为精锐的甲营将士扎进了山区,致使整个辰州府攻略拉胯至极。
就连‘辰州府军债’也因之暴跌至初始价位,在零陵城炒作该军债的各界人士们气得吐血,他们都把于虎和白虎右大营全给骂了个狗血淋头不是?
故此,除了提出反对意见的郭仲亮以外,白虎右大营的将领们、西路联军参谋分部的高参们、参谋总部的相关人等尽被大帅唐世勋给降职或罚俸,他们也只能无奈暗叹。
此次‘意外’事件以后,楚军各路参谋分部在拟订方略时、参谋总部的高参们在研究各路呈上的方略并开会讨论时,那是该提意见便绝不再藏着掖着。
即便没被采纳,但就算再出现辰州府攻略这等意外情况,咱也能像郭仲亮那般问心无愧且得到大帅嘉奖不是?
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于楚军的参谋体系倒也是个好现象。
这时,杨大义已易容成了‘章特使’的模样,于是唐世勋撇开心头思绪,起身与杨大义互换外袍。
同时,唐世勋还将他今日的行程与经历等,简明概要的告诉了杨大义。
包括之前唐世勋由望湖门乘马车过来的途中,卢苇交给他的那两封好坏参半的密信,他也告诉了杨大义和一旁的魏落桐。
其中一封密信内容是,当青龙右大营的乙营统领项忠豪率部进入辰州府以后,并未去往黔阳县休整,而是带领麾下最为精锐的前部九百余将士急行直奔溆浦县,其余四部将士亦跟随其后。
项忠豪之所以急行军去往溆浦县,是因参谋总部长许定远与副部长汤梦唯私下商议后,秘密调遣了一支千余人的友军已抵达溆浦城东郊。
这支千余人的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