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亦或庐陵城,哪座城不是严防死守?而要从难易程度来说,永宁城坐落于山地,永新城毗邻禾水,庐陵城更是两面环水。
何况庐陵县内不仅水道纵横且又位于吉安府的腹心之地,单耀武和吴晟侯的营头拢共就那么几千号人且还全是陆战兵,跑去庐陵县岂非自讨苦吃?
鲍公子总结道,他们早就考虑过以大帅的‘游兵虚实论’为基础,由单耀武和吴晟侯的营头之精锐袭扰吉安府城庐陵,这固然能最大程度地牵制吉安府的官兵主力。
可一旦庐陵城以北的吉水县、以西的永新县、以南的泰和县等官兵悉数驰援庐陵县,单耀武的营头怕不是要陷入四面合围之局?
当鲍公子说罢以后,与他交好的几位高参皆是或鄙夷或讥笑地看向庞大海。
副帅唐世绩、东路大总管秦薇儿、楚军商会副会长秦三、以及单耀武和吴晟侯等将领们则皆皱眉不语。
的确,东路参谋分部的诸多高参们早就能推演过‘直捣黄龙’袭扰吉安府城庐陵之策的可行性。
这虽然能最大限度的牵制吉安府的官兵去支援北边的袁州府或南边的南安府,可单耀武和吴晟侯的营头就这么四千七百多号人,且要袭扰庐陵县也必然要留下部分精锐于永宁县乃至永新县境内。
否则,若是吉安府的官兵精锐藏匿于永宁县或永新县,他们不仅会断掉袭扰庐陵县的我方将士之后路,甚至会威胁酃县的东路联军本部营盘。
因为当时在东路本部营盘只剩数百卫兵、以及青龙左大营驻守在酃县的不足两百精锐士兵而已。
庞大海并未理会众人的各色神情,他自信地伸出独臂指着地图说道,他可不是提议单耀武和吴晟侯率兵去袭扰庐陵县,而是提议让单耀武率近四千步卒围困永宁城并做出要大举入侵永新县的态势。
同时,吴晟侯则率七百余骑兵绕过永宁县东边的上坪寨、并避过永新县的官兵斥候进攻泰和县!
此话一出,东路参谋分部内举座皆惊!鲍公子等人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让吴晟侯率骑兵奔袭泰和县?
要知道吉安府的中部有两座重要的大城,一座是吉安府城庐陵,另一座便是庐陵城以南一百余里的泰和城。
其实在那之前东路参谋分部有人提出过此议,但赵吉晟和鲍公子等大多数高层皆认为此策可行性不高。
因泰和城不仅位于赣江之畔,县境内同样水道纵横,且其西边倚靠延绵不绝的罗霄山脉之中段的井冈山。
而且,泰和县乃是连接吉安府南部的万安县与龙泉县(今遂川县)的水陆枢纽之所在。
据军情五科郑罡所报,在五月下旬,当单耀武的兵马在酃县集结之时,吉安府方面亦在密锣紧鼓的调动当中。
如万安县与龙泉县的官兵集结去往泰和县,泰和县的官兵则去往府城庐陵,而庐陵县的部分精锐官兵则沿着禾水去往永新县。
同时还有庐陵县以东的吉水县、东北方向的永丰县官兵亦去往庐陵县,又有庐陵县西北方向的安福县官兵则南下永新县。
总之,吉安府各县的官兵皆颇为有序地进行接力调动,就连吉安府以东的抚州府官兵亦在集结当中。
在这等情况之下,吴晟侯若要率数百骑兵越过永宁县和永新县去袭扰吉安府的中部重镇泰和城,又能有多少胜算?
庞大海傲然笑道,想他追随献贼翟将军南征北战十余载,与官兵打过的硬仗何其多也?吉安府的官兵看似进行了合理调动,但在庞大海看来却是漏洞百出。
从吉安府官兵的调动中可以看出,吉安府的军政要员们为了府城的安危,而将南北各县的精锐调往庐陵县。
同时他们预判单耀武的队伍从酃县东出以后无非是攻打永宁县和永新县,亦或是为了牵制吉安府的官兵而袭扰府城庐陵。
至于同样占据重要地理位置的泰和县,则调其南边的万安县与龙泉县官兵前来驻防。
但泰和县守